“税收洼地”的套路规避与正确打开方式
这两年,“税收洼地”在一些代理公司的推动下从幕后走到前台,各种轰炸式的宣传通过各种社交网络的快速传播,使得许多企业以为“税收洼地”就等于税收筹划,甚至税收筹划就是到“税收洼地“注册个企业来开票就万事大吉了!
触目惊心的案例:
案例一:
某地区因为是国家级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的地区,吸引大批企业注册,某企业注册该地区子公司后,采用大额对外开票确认收入的方法节税,并未考虑实际成本列支及会计报表巨额利润问题,结果近期该地区对此类情况企业进行大规模专项税务检查,企业面临巨大的税务调整风险;
案例二:
某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在“税收洼地”注册销售子公司的方法节税,但在设计母子公司结算方式及价格时缺乏专业考虑,造成母公司形成了异常报表亏损,触发税务局稽查,税务机关经稽查后利用关联交易定价调整机制要求母公司补缴大额税收;
案例三:
某公司在一些中介的介绍下,利用个人独资企业模式的“工作室”进行员工薪酬筹划,将本来属于公司人力成本的支出进行性质转移,公司进入IPO阶段后发现这样的操作造成人力成本严重失真,所有采用此种方法的会计年度都很难作为申报报告期,企业遗憾的丧失了快速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
“税收洼地”的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什么是“税收洼地”?
“税收洼地” 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在其税务管理辖区注册的企业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收地方留成返还等处理方法,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标。
知识点二:“税收洼地”都有什么“套路”?
套路一:利用国家级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比较典型的有,新疆霍尔果斯的企业所得税5免5减半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相关的地区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政策等。
套路二:利用简化税收征管办法
比较典型的就是利用税收管理上的“核定征收”的办法,即利用核定利润率的方法计算公司制的企业所得税或者合伙制、个人独资制的个人所得税,对高毛利或者成本费用严重无票的企业诱惑力比较大。
套路三:利用税收地方留成返还
我们国家是一个分税制的国家,国家和地方在税收层面有一个分配机制,目前的分配机制是增值税国家和省级地方五五开,所得税国家和省级地方六四开,而省级以下级别的地方再和省级财政有各自不一样的分配方法,所以具体到落地的地方政府财政其可以分配的部分一定低于省级财政的分成,而“洼地”的地方财政正是用这部分地方留成资金进行税收返还,来吸引企业入驻。
如何利用好“税收洼地”
大部分创始人都不是财税专业出身,我们就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其实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税务出了问题,要么是各种税负特别高,要么是商业模式中成本发票解决不了,要么是出现了可能被稽查的风险点。
这就很像一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身体出了健康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想当然的应该是去看医生,而专业的会计师就是这个财税医生,能够帮助你用一定的“治疗方法”帮助企业把这些税务健康问题解决掉。
对于人去看医生,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自我调养、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当然也包括药物治疗,“税收洼地”就可以把它看做是药物治疗。现在的形势下,这种“药”很多,卖药的“药房”鱼龙混杂,是不是企业觉得自己在税上有“病”了,去“药店”买点药吃了就好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
医疗界把药分成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药方才能吃,否则随便吃轻则无用重则伤身,税收筹划是一样的道理,大部分的“税收洼地”安排必须结合专业的会计师出具的“药方”—税收筹划方案,并在其指导下实施,这样才能保证不“吃错药”!
现实中这种“吃错药”的情况特别多,严重的是被不诚信的地方搞了“JQK”(网络俗语:特指地方招商的乱象,J(勾)进来,Q(圈)住了,开始K(剋)),要不就是错失了更好的税务优化机会,还有就是给母公司带来了更大的税务风险,等等,这些都是盲目的吃”税收洼地“这个“药”造成的!所以说,税收洼地并不是绝对的税收筹划“灵丹妙药”!
税收筹划,或者说税务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在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交易结构、公司架构、历史税负等情况进行详细“体检”后,才能对症施治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