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走玩具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玩具是孩子的工具。拿走孩子的玩具会吸引她的注意力,并且使其感到不安。如果父母想要作为公平公正的好榜样得到孩子的尊重,就必须让孩子知道把玩具拿走的原因。
一些拿走玩具的充分理由包括:玩具使用不当,砸坏玩具,用玩具伤害别人,拒绝分享或轮流玩耍,拒绝在玩耍后把玩具归位。所有这些不良行为都与孩子使用玩具直接相关,并且可以帮助她看到其中的关联:“如果你不断用玩具卡车砸弟弟,我就必须要把它拿走了。”
“如果你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就必须把它们都放到我的柜子里,当你从我这里拿走一个玩具时,必须把它好好还回来才能拿走下一个”当你把孩子的玩具拿走时确保你的理由是充分的,并且孩子可以理解那个理由。
明确表示玩具会被拿走多久,并且孩子可以做些什么来拿回玩具(例如为用玩具打人道歉、把其他玩具收好等)。
拿走玩具的时间不要过长:若要孩子面对错误,就需要让她心怀希望。对小孩子而言,一整个下午或一整天的时间都已经足够久了。
如果你把玩具收走的时间太长,她会忘了玩具在你这里,而当下一次再有人拿走玩具时,威慑力可能就没那么大了。
益处
停止孩子不合适的行为, 特别是当那些行为与玩具有关的时候。
让父母有机会教育孩子。
能够让孩子心怀希望,进行道歉或弥补,并且能够最终被原谅。
弊端
如果拿走玩具的原因在孩子看来并不明确,那么他们可能认为父母是不公平的、非理性的或蛮横无理的。
即使在公平的前提下使用这种方法,孩子一开始的反应也可能是愤怒的,甚至会出现大发雷霆的状况。记住父母此时不要让步。
不要拿走孩子恋恋不舍的玩具(比如一个泰迪熊),这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孩子势必会感觉这远远超过了她应承受的范围。这种失去对她而言非常可怕,以至于会无法思考其他事情,更不用说她的那些不良行为或造成的相应后果了。
相反,让她保留这些给她带来舒适感的心爱物件,这样她可以用这些东西来安抚自己,并同时和你讨论她的不良行为以及该如何改善那些行为。
如果她可以抱着自己的泰迪熊,她就更有可能去处理那些强烈的情绪,如内疚和羞愧;不然的话,这些情绪会让她难以面对那些她必须要面对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