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整个人迷上了冯唐的书,目前已经看完了他的《三十六大》,下一步很想看他的《搜神记》,但是我是不会看他的《不二》的,主要因为我是女生,如果我是个男的没准我会看的,作为女生,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还是恪守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要看了。
但是我想,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青年、中年和老年,真的可以尝试读一下冯唐的作品。冯唐用犀利而又幽默的言语,站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江湖、书生以及佛教、道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党思想角度,剖析社会发展,每个个体的生理需求,以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认知自己、怎样认知世界,怎样实现自我价值又不迷失,怎样挣钱又能保留小我等等。
总之,看了冯唐的《三十六大》后,我想的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然后也激发了我的另一个好奇心。当下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作家呢,是需要独立女性励志代表李攸懿这类的作家,还是需要风花雪月、言行类小说作家?亦或是需要像冯唐这类,看似奇葩、看似不靠谱、看似满嘴荒唐言,但是针针见血、句句在理,话糙理不糙这类作家呢?
对于我个人而言,那些言情类小说、迷幻与穿越类的小说,过于理想化的文章、张爱玲般虐恋类题材的书、回忆过去、回忆家乡类书籍,我是压根就读不进去的,我分析了一下自己这一状况的原因。
其一,可能是自己性格安静,但是内心粗狂,表面文绉绉,但是路子野导致。使得我一粘什么情、爱就仿佛触电了一般,想要逃之夭夭。
其二,可能是我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已经步入到大家所说的中年危机阶段,油腻、脱发、保温杯里泡枸杞,所以现在只想关心国家的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喜欢看一些精短、犀利、乱侃但是又让人喜欢,让人想要思考人生,让人仿佛喝了一瓶冰镇的啤酒,又好似喝了一口盐汽水一般,让你想要咽下去但是却一口盐汽水喷了出去般畅快。
还有我也比较喜欢看那种自己看不懂的书,比如汪涵的《有味》,这本书我是一知半解的读完的,书里写的我国工匠精神个工艺技巧,尽管读完之后,我没有任何想法,也没有对它有特别深的印象,但是我就是喜欢读,尤其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有一点会特别的明显,那就是你不会思考人生,不会想到什么大道理、小学问,只是会让人觉得特别的安静。
所以,站在个人观点来看未来有两种书将会特别火,一种是毒鸡汤式文章,她会用针针见血的语言,深深刺痛你的内心,就像是以毒攻毒一般,让你清醒又让你痛苦,让你糊涂又让你清晰看得见前方的路,让你感叹世事艰难的同时,又会嬉皮笑脸的 面对人生。还有一种书就是类似于汪涵《有味》那类的书,在书里可以描写古代匠人的工艺,不同工艺制作的时间、过程、火候的掌握等等,让人们在这些不熟悉、读不懂,一知半解的阅读后,渐渐的平复内心,走向内心深处更远的自己。
但是,我知道,这些想法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他不能代表亿亿万万个中国人,也不能代表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但是,结合当下我国文坛和教育实际情况来说,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作为一个接受过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我还是想大胆肯定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中国还是需要一些像冯唐、李银河、汪涵、金星等类的文人墨客,我希望在文化兼容性强大的中国,在一个可以包容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容纳13亿个不同个性、不同思想和不同价值观的中国,出现更多敢说真话,敢听真话的人。
我希望这类作家中,有一类作家负责写人们看得懂的文章,他们谈人生、谈情感、谈人们的价值观,也可以谈国家的发展、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也可以谈贫穷、伦理道德、社会现象,我希望他们可以写出更真挚、更透彻、更让人意味深长,让人想要思考认知的文字。我也希望人们在看了此类文章后,可以更了解实际,了解缺陷,然后去现状自己想要前行的道路,把自己的想法立足于实际,去影响他人影响自己,而不是读完这类书后,随着吃下去的没一顿食物排泄出去,或者依旧抱怨、钻空子,成为社会的毒瘤,成为危及社会的人。
希望读完这类书的人,好似合喝了一丈红,一瓶二锅头,让你丧失对生的欲望,让你假为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让你肝肠寸断,让你报国无门,让你生不如死却又还是想活着,并且想要活出个样子来。
还有,我希望多一些像汪涵类的作家,更确切的说,我希望社会多一些写手艺、工匠精神类的书籍。但是这类书籍必须要新颖,要够细腻,让人们在读的时候,尽管读不懂但是也有读下去的欲望,让人忘了生活的浮躁,让人忘记拥挤的地铁,忘记不美好和不完整,只是让人安静下来,思想安静、内心安静,身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安静下来,安静到忘记自己还有一生要走,忘记你的中年危机,忘记你的上有老下有小,忘记你的远方,也忘记你的苟且。
读完这这些书,希望有的人会喜欢上吃豆腐、五香豆干,喜欢上吃那些没有味道的事物,喜欢看山看水,喜欢上那些没有意义但是又很美好的事物。也希望你在读完书后,在吃一顿饭的时候,愿意慢下来去品尝饭菜的每一口味道,感受做菜师傅的每一步,真正的吃出饭菜的滋和味。也希望在读完此类书后,你不再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只是去生活,希望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修,希望你不再总是思考人生,而是去悟,希望你不再想要变得聪明,而是寻慧,希望你变得更加随和、自爱,更加平静和安乐。
但是,我还是要想,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作家,必须保证作家数量的均衡性,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这只沉睡的老虎可以随时醒来,随时可以应对变化。如果汪涵类的作家多了,人们都安逸、随和自在了,那么国家就没有人保护了,如果冯唐类作家多了,那么人们都变成了批判家和哲学家,人们都太厉害了,更能看清事实了,更能知道自己想要是什么。
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敢于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事物,人们的更加个性了,思想更加独立了,大胆子也越老越大了,那么一定会出现社会矛盾,出现五四青年那种变革,但是相对来说人也可能会变的越来越真实。所以,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为了好好活着,希望作家们都均衡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