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从一场冲突中缘起的。
“今天你要考试。”
我回答,“嗯。”
“那你还玩儿手机!”她翻了个白眼。
我看了看手机上电子书板的《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龙应台著),里面谈到自由和理性,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我没有说话,翻开了下一页。
“那你明白了吧。”
“我明白啥?”我皱起了眉头,因为阅读被打扰而不悦。
“明白啥,这说明是你自己不努力,你自己不用功,怨不着我吵!”
我微微沉默,不想说话。
“你看看,你在我之前来的,结果现在还没拿出书来。”得意洋洋,带着些许的优越感。
“那又怎样”,我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
“考前不好好复习,现在还玩儿,你就等着挂科吧!”
“嘭!”
我拍了桌子,这话,有些过了。
“是的,但那又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嗯?”
“我下午考试,但是上午不复习又怎么样呢?”
“我的确嫌你吵,你就不觉得自己很吵吗,每天巴拉巴拉的说一堆话,你不觉得自己烦吗?”
“而且,我怎么生活用得着你来指手画脚吗?”
……
她哑口无言。
可能这时候有些朋友会说,别人只不过关心你的成绩,为你考试着想,无可厚非嘛。
好的,那你听我从头讲起,这只是冲突爆发的一幕,中间夹杂着很多事情。
她,是我的一名学姐,大三,相貌平平,身材也不咋的。
在这里我没有以貌取人的意思,也并不是讽刺或者贬低,这只是客观说法。
因为临近考试,我们都是一个社团的,在人文馆六楼,我们社团有一个练习的地方,平时很僻静,没有人来,我基本上就来这里复习,每天来这里的,还有两个学姐。
我们学校人很多,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容易,所以我很珍惜。
但是这个学姐真的好烦人耶,每天都会有的没的闲聊两三个小时,来了先看两集《明星大侦探》,外放我也就不说啥了,毕竟我也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
考试头一天,我半开玩笑的跟她说,“学姐,明天你晚点来,要不我都不能复习了。”
她没说什么,但当时我就感觉到她有些不高兴了,当然我没往心里去。
后来,就是我上文描写的样子了。
我本来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这现在回想起来,就只不过是一场无聊的冲突。
我还想到了很多大道理,比如,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啊,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啊,我不以考试为目的啊,我的目标是增长知识和能力啊,巴拉巴拉。
但是我写到现在,突然发现自己专门把它写下来都有点好笑,刚才还郁结在心头的事情,写出来之后发现根本就不算个事儿,我洒然一笑。
不知道我是太得过且过,还是心胸广阔呢?
不知道我是言辞激烈呢,还是佛系生存呢?
中国人特有的中庸哲学,我不喜欢,但我也深深受到它的影响。
我们最擅长得过且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事情留在我们心里,伤痕刻在我们的骨头上,钉子拔出去了,刺还在。
解决问题依靠沟通和倾诉,我现在不就是在倾诉吗,所以我现在心情平静了很多。
嗯,我要去考试了,各位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