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间故事故事
民间寓言故事:他六十一岁中状元知恩图报儿孙科第赐恩三代

民间寓言故事:他六十一岁中状元知恩图报儿孙科第赐恩三代

作者: 吉成起名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5:51 被阅读8次

本故事纯属虚构,文中人名城市名均为假设。

捧着手机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天天刷头条,是不天天玩抖音,是不是天天看直播,是不是天天追小说,是不是看到大街上的美女都会瞄一眼,是不是觉得生活就是这样重复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眼就望到了尽头,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那你真的完了,如果你看了心里有所触动,那说明你还有救,没有被那些:“凡事别想太多,过好眼前就是最美的生活!”而洗脑,别看了某某牛人在世人面前如此牛逼,殊不知背后他们付出多少汗水,你玩手机牛人在学习,你在玩抖音牛人在学习,你在看直播牛人还在在学习,你有太多的时间吃喝玩乐,牛人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其实人人都有时间用法不一样而已。

正是:

莫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莫只知今朝喝酒享乐,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日长日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莫见个少年富贵的奉承不暇,多了几年年纪,蹉跎不遇,就怠慢他,这是短见薄识之辈。譬如农家,也有早谷,也有晚稻,正不知那一种收成得好?不见古人云:

东园桃李花,早发还先萎。

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

故事发生在明朝正统年间,陕西兴平县有一位秀才姓杨名顺达,这杨顺达从小聪慧,八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十一岁因为成绩好,被当县学宫破格录取,享受国家膳食补贴。这杨顺达自小取得如此成绩便开始自负起来,自认为董仲舒、司马相如也不看在眼里,他更是志气满满要如冯京、商辂一般连中三元,真是胸藏万卷,笔扫千军,足蹑风云,气冲牛斗。然而,老天是非常爱开玩笑的,也该杨顺达命里如此,这杨顺达到了科考年纪和其他考生一样参加科举,却是年年科举没有一场考取功名的,每年只是看着别人高中举人。到了三十岁,杨顺达依然没有考中,这年纪应该出贡了,杨顺达毕竟志向远大,对贡途的前程不屑一顾。但杨顺达穷秀才一个,平时都是在学校靠着国家补贴勉强过日子,才有读书的本钱,如果出了这学校没了这补贴哪来钱读书,于是杨顺达就有了让贡的想法,恰巧这想法被朋友得知,经朋友介绍杨顺达如愿以偿拿着别人几十金的补贴把贡让给别人,自己舒舒服服在学校继续深造,继续考取功名。这一让贡就是八年。

却说杨顺达让了八年贡到四十六岁依然穷秀才一个,整天和一群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一起读书,有人就笑他,有人怜悯他,更有人劝他放弃。这杨顺达也是倔脾气,别人笑他怜他,他只是一笑而过,但凡有人劝他放弃的,他就跟这人急,怒气冲冲地说:“你劝我放弃不就是因为我年纪大认为我没有希望考取功名了,你错了,所谓大器晚成,龙头属于老成,这世道黑暗,种种的不公区区老百姓谁敢抱怨,不中进士如何做得官老爷,我宁可老儒终身,死去到阎王面前高声叫屈,还博个来世出头,岂可屈身小就,终日受人懊恼,吃顺气丸度日!”杨顺达说道此处激动异常,遂吟诗一首,诗曰:

从来资格困朝绅,只重科名不重人。楚士凤歌诚恐殆,叶公龙好岂求真。

若还黄榜终无分,宁可青衿老此身。铁砚磨穿豪杰事,春秋晚遇说平津。”

这杨顺达吟了这八句诗意志更加坚定,然而这老杨家祖坟必定风水不好,杨顺达到了五十岁还是未能考取进士,再过几年连小考都不利了。每年公布考试成绩的时候第一个霸占布告栏的准是杨顺达,惹了许多人的厌,时间一晃到了天顺六年,这年杨顺达五十七岁鬓发苍白,却依然挤在后生队伍中,谈文讲艺,娓娓不倦,后生见了他以为是怪物,远远避之,更有很多后生嘲笑讽刺他,杨顺达都不放在心上。读书能读到这份上还能说啥,老天再捉弄人就真的不公了。

话说,这兴平县知县姓贾名正精,年轻的时候就高中状元名声很大,也喜欢谈文讲艺,商古论今。只是这贾正精有个爱好,喜欢年轻英俊的后生,讨厌年纪大的,视年大者为朽物,经常口乎“先辈”羞辱年大者。这年皇帝亲自下令县里考试,录取优秀人才,贾正精恰巧是阅卷老师,在这众多考生的试卷中贾正精自恃眼力,从公品第,暗自挑选了个第一名,心中十分得意。并向众秀才炫耀道:“我选的本县第一名,其文大有吴越中气脉,必然连捷,通县秀才,皆莫能及”众秀才非常好奇,都想看看这第一名到底是谁。这贾正精在众秀才充满期盼的眼神中报出了第一名的名字,正是那杨顺达,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又矮又胖白发苍苍,双鬓苍白的老人,穿着破补丁衣戴着破儒巾,整一个要饭的样。众秀才你看我我看你突然一起哄然大笑,齐声道:“顺达先辈又起用了”,气得贾正精满面通红,哑口无言。这公然之下选的第一,如今如何反悔,只好忍着一肚子气匆匆将剩下的试卷拆完,可喜的是后面录取的考生都是年少英俊符合贾正精口味。

却说这杨顺达考了一辈子试总算得个第一自然开心,县里选拔完就要去省里选拔,临近考试这些日子,其他考生都在临时抱佛脚,这杨顺达因为平时该读的书都读完了,天天在街上晃悠,旁人见了都以为他陪着孙子来考试的,若是被旁人得知他是科举秀才,定要笑掉几颗大牙。

时间一晃到八月,这一天街上锣鼓鞭炮迎接考试官,杨顺达见贾正精被聘为《礼记》房考官,心想:“这贾考官先前提拔我为第一定然喜欢我的文章这次选《礼记》,定能和他心意”可杨顺达哪里知道这贾考官确实这样想的:“我选个年轻门生,以后日子还长,做了几年年官以后还能靠得上他,那些年纪大的,都滚一边去,上次看走眼选了那杨顺达,那些文字工整结构慎密的肯定是年纪大的,我就选口气嫩的文章结构乱的,肯定是年轻少年,录取了以后再慢慢培养也不迟”想到此处贾正精得意一笑就按照此方法阅卷,选了几个不整不齐,胡编乱造的考生,将试卷又呈于主考官。待到八月二十八,主考官同各个经房的考官一起在公堂上宣布榜眼,这《礼记》房兴平县榜首姓杨名顺达,这贾正精一听杨顺达之名当场惊呆,主考官见贾正精脸色不对就问其缘由,贾正精道:“这杨顺达年纪太大得个第一怕众人不服”,这主考官是个正直之人,道:“此堂既名为‘至公堂’,岂可以老少而私爱憎乎?自古龙头属于老成,也好把天下读书人的志气鼓舞一番。”遂不肯更换,判定了第五名正魁,蒯公无可奈何。正是:

饶君用尽千般力,命里安排动不得。

本心拣取少年郎,依旧取将老怪物。”

这贾正精有心不要杨顺达,却偏偏选中杨顺达,明明选的文字不整不齐,胡编乱造的却为何又选中杨顺达?原来,这杨顺达见贾正精是自己的主考官,自负自己的文字为他所喜,回到公寓中一开心就贪杯多喝了几杯酒,哪知喝坏了脾胃,考试的时候肚子痛,根本没心思考试,勉强答题,一路考下来肚子里的才华只用了不到一成,这杨顺达以为这次肯定落榜了,谁知他命里该否极泰来,老天帮了他这回,凑巧贾正精选了不整不齐,胡编乱造之考生,兴平县就他一人中了举人。杨顺达心里感恩贾正精知遇之恩,意志更加坚定。

那贾正经却愈发讨厌杨顺达,甚至劝他选了官做做,放弃科举,杨顺达哪里肯放弃。光阴荏苒不觉过来三年,又到了考试的时候,这一年杨顺达六十一岁,到京城参加状元选举,考试前一天夜里,杨顺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中了正魁,选的是《诗经》房,这杨顺达功名心急,又通两经,于是就改了《诗经》应试。而这贾正精怕这次《礼记》房又选中杨顺达,于是申请《诗经》房阅卷,贾正精寻思:“天性举试之人如杨顺达之辈岂止他一人,但凡老师宿儒,经旨必然十分透彻,后生家专工四书,经义必然不精。如今到不要取四经整齐,但是有些笔资的,不妨题旨影响,这定是少年之辈了。”选完考卷只等揭晓榜单。等到揭榜之日,榜单公布的十大正魁正有兴平县学生杨顺达,习《诗经》,正巧又是那六十一岁的怪物,气得贾正精目瞪口呆。早知富贵生成定,悔却从前枉用心。那贾正精不知杨顺达为何又改了《诗经》,心中充满疑虑,等杨顺达前来揭榜时问了他,杨顺达将做梦之事说了一遍,贾正精连连叹息:““真命进士,真命进士!”从此与杨顺达师生之谊,关系更加近了。考试结束,杨顺达当了刑部主事,别人欺他年纪大,经常气他,杨顺达却淡定自如。

却说这贾正精在礼科衙门直言敢谏得罪了大学士,被大学士陷害关入大牢,那刑部官员一个个都奉承大学士,准备弄死贾正精,杨顺达得之此事在刑部托人找关系,费劲全力总算把贾正经从大牢捞了出来,那贾正精感慨:“若不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性命也难保”当日师生二人欢饮而别。自此不论蒯公在家在任,每年必遣人问侯,或一次或两次,虽俸金微薄,表情而已。

时间一晃,杨顺达在刑部当官满六年应升知府,皇帝看中他人品才干,老持稳重有意要给他寻个好去处,杨顺达却全不放在心上。恰巧这时,贾正精托人来信告知,贾正精的儿子贾理阳在台州和当地的富豪争夺坟地,吵骂了一场,这富豪家走失了一个佣人,一口咬定是贾理阳所杀并报了官,贾理阳辩解不过逃到了父亲贾正精的任所,官府于是下令抓人,把贾理阳抓入大牢。杨顺达查知台州缺少知府,于是托人到台州任知府,皇帝自然答应。那杨顺达到了台州上任三日,亲自去坟地查看,那富豪知道知府耐贾正精门生,知道结下这梁子日后定然吃亏,于是一面派人去知府杨顺达处说方便,一面又到贾正精家说和情愿将坟地相让,贾家也不愿结冤,于是两家讲和。

正是:只愁堂上无明镜,不怕民间有鬼奸。

杨顺达一封书信告知贾正精,正相大白,两家讲和,贾公大喜,心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于是书信一封给儿子,让他去知府拜谢这是后话。

却说这杨顺达在台州认知府三年秉公执法,声明大振,被提拔为兵宪,一生为官清廉,八岁岁依然精力无限,比少年更有精神。杨顺达知恩图报,晚年又教贾正精孙儿读书,考取功名,杨顺达自五十七岁登科,六十一岁登甲,历仕二十三年,腰金衣紫,锡恩三代。告老回家,又看了孙儿科第,直活到九十七岁,整整的四十年晚运。至今浙江人肯读书,不到六七十岁还不丢手,往往有晚达者。后人有诗叹云:

利名何必苦奔忙,迟早须臾在上苍。

但学蟠桃能结果,三千馀岁未为长。

相关文章

  • 民间寓言故事:他六十一岁中状元知恩图报儿孙科第赐恩三代

    本故事纯属虚构,文中人名城市名均为假设。 捧着手机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天天刷头条,是不天天玩抖音,是不是天天看直播...

  • “家缺四物,富不过三代”:搞垮一个家的,是这四样东西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一个家庭,贫穷到了极致,就会激发后代儿孙的潜力,从而让他们顺利地改...

  • 恩·赐

    想起生命里来来往往的那些人,看明白,感性世界所有的一厢情愿,终是用愿赌服输去偿还,没有意外,当然,你不是我的例外...

  • 心中有恩,命里就有福

    2017.11.24 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心中有恩,知恩图报,是“饮水思源”的博...

  • 《二十一岁》_1

    那年我二十一岁,肥头大耳,黑不溜秋,身高一百六十,体重一百六十,一照镜子,自己都觉得丑得可爱,家里三代务农,再往上...

  • 年轻商人拜入孔门

    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黎人,少孔子三十一岁,少颜回一岁,他是孔子的弟子中十哲之一,也是七十...

  • 来!和高考文理科状元面对面

    他们是本土最强“学霸天团” 蔡荣辉 高考理科状元 施梓铃 高考文科状元 彭月圆 高考文科第二名 苏逸...

  • 小古篇 | 波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皇上,状元郎请示还乡。” “李公公,你说朕是不是太粘着他让他烦了?” “哪有,状元郎得皇上恩...

  • 一年陪伴营|铁血柔情汉武帝(13)44/40

    公元前90年,汉武帝刘彻已经六十多岁了,刘据也已儿孙三代,此时刘据已没有多少内戚扶助,卫子夫也不再受宠,其他宠妃如...

  • 愿耶和华赐福你, 保护你; 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 赐恩给你; 愿耶和华敞脸垂顾你, 赐你平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寓言故事:他六十一岁中状元知恩图报儿孙科第赐恩三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s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