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身体和灵魂的疲惫。
盖洛普的一个调查表明,让你感到身体和灵魂疲惫的关键,不在于工作时间长短,而在于工作时间比例中,多少是你热爱的,让你感到快乐的,又有多少是让你感到无聊,甚至排斥的?
而这个关键比,是20%,如果你工作中有20%以上时间做你喜欢和热爱的事情,你就不会过度疲劳。
而只要低于20%,每低一个百分点,你的身体和灵魂的疲惫感就会上升一大截。
从这个结论出发,解决办法自然就是先梳理自己的工作内容,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热爱的,进而每一天调整工作的时间占比,就可以大大的缓解疲惫感。
不过工作内容和喜欢与否的关键是什么?是否有一份工作能让你100%时间都在做喜欢的事情呢?
当然有,那些007式,也就是每天24小时,一周七天工作的人依然保持激情满满工作状态的关键,就是因为这就是他热爱的事业,所以做什么都喜欢。
我们觉得是不得已的工作,他们觉得这就是享受。
用主观的我喜欢,我不喜欢去判断一份工作,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一个人每一天状态不同,而这个人不同时间段需求也不同,这一周因为任务重觉得工作好累,下一周可能刚好遇到喜欢的事情觉得工作好开心。
同样20多岁的时候渴望自由,觉得什么工作都好累好麻烦,想要环游世界。而30多岁的时候又会觉得有一方工作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并用自己的价值换来回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呀。
所以关键是一方面要认清自己,一方面要拆解工作内容,首先看看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另一方面拆解工作业务,那些事情自己喜欢、擅长,哪些事情自己不喜欢,不擅长。
然后把两者比对一下,就可以得出上面的20%是怎么来的了,同样也找到了如何去调节这20%的方法了。
认清自己可以用冰山模型,把自己的职场人格分三层,就像冰山一样,水面上一层,中间层和沉在水底最深的一层。
最上层是知识和技能,和你工作领域相关的知识还有技能,你掌握了多少?像平面设计,那么色彩搭配、构图和光线,还有审美就是知识,技能则包括PS,手绘,前端代码这些专业技能,还有excel,word,PPT,思维导图这些比较通用技能。
中间层则是通用能力,在任何岗位上都用得到的能力,包括语言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
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和工作回报直接相关的,也是能否在工作中得到反馈的最关键要素,会和不会,擅长和不擅长,你能在团队里获得的反馈是完全不同的。
擅长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多,被需求,被认可的就多,而且薪资水平也会高,做这样的事情,虽不说热爱与否,但是也不会讨厌。
底层则关系到一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特质和成就动机,自由和稳定,事业和家庭,竞争和协作,你更偏向于哪一个?
每一份职业背后都带有价值观倾向,每一个公司背后也有价值观倾向,你的价值观和他们是否匹配很关键。
一个认可朝九晚五家庭第一的人,如果去996的公司,去全世界到处跑一年没多少天在家的公司,那么不管工作内容如何喜欢,也不会开心的。
性格特质就更容易理解了,内向和外向,理性还是感性是天生的,而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性格就不一样,社交达人肯定喜欢那种需要不断接触新朋友的工作,而创意类的工作对于非常固执的人来说就会非常不习惯。
至于成就动机,或者说职业需求,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完全不同,20多岁成长第一,30多岁会更看重机会,40多岁更看重薪资和福利。
而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需要成就动机,需要一件件事情的反馈来刺激他前行,而有些人是创意动机,需要不断的新事物刺激,来让他激情满满。
把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性格和职业需求分别列出来以后,下一步就是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了。
你所在的岗位,所在的业务,主要做什么事情?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你可以参考你的KPI,或者OKR去进行拆解。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一整天的时间分配去拆解,还可以根据你的关键业务去拆解。
拆解完以后就把这些和前面剖析自己的内容进行匹配,可以把这个匹配打分,比如1-5分,最后加总分。
接下来就是关键了,把工作拆解后,能否把这些业务进行调整,增加打分高的,在打分高的工作里做出成绩,调整时间长度,让自己工作开心起来?
同时也是否可以在技能和知识上进行提升,让那些不擅长、不喜欢的工作,慢慢的通过反馈提高得分?
最后,你发现实在没办法了,所有的得分都低,那怎么办?当然去寻找适合你自己的新的工作,那个得分高,又满足你职业需求的新工作了。
所以经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讨厌现在的工作,还能调整自己,调整工作的方式,让工作变得顺畅起来。
就算最后调整不起来,至少,你知道了你想要的工作是什么样子,下一次跳槽也有了方向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