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的意境

作者: 艺海报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22:42 被阅读0次

                                                  论诗的意境

                                                                               文/周光文

    诗者,言志也。诗人,或念山水之秀,或感人生之慨,或书豪迈之风,或叙婉约之柔,等等,无一不是境由生出、心由感起。

    名诗总让人拍案而起,惊诧不已,如马头琴悠扬、动听,陶然其中;名诗人总有佳句偶成令人五体投地,疑为天人,如白兰地愈久弥香,回味无穷。

    名诗之所以留芳于世,共鸣开道,境界普存,浸生活何其深,叹道路何其同,感意境何其真。

    名诗人扬名千古,行其路,寻其迹,察其事,交其人,个人才情际遇、社会风气标向、政治清正标新、经济繁荣标立,方有异人出没,故唐朝多诗人,纵情山水之间,沉静时代之颠,感怀旅途之壮,咏叹情境之妙;宋代多名词,有情爱之律韵,有娟秀之流畅,有激荡之心动,有声歆之雄伟。

    生于盛世,文化开明,实为幸事,生逢其时,还有才气,道可不同,历不同异,也可肆意而为,想不立名都难挡其势。

    生于乱世,非翘楚之人不能展志,芸芸众生,意境不开,非情势所逼,何以闻达?

    大千世界,百物共生,唯人有诗意,方有情致境遇,故名诗可久传,诗人可遐迩。

    诗之意境,变化莫测,非本人无以所察,而同境同人或同境不同人,无当时之心情、意远,留不下名篇;故李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而崔护能留下人面不知何去处,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无奈。​​

    据传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发投鞭渡江之争;朱庆馀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能震动朝野,声名鹊起;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招来杀身之祸。皆为意境所致。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留下了推敲之佳话,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道出了雕琢之苦,亦从反向论证了意境的重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道出迟暮的悲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突出了将士坚定、深沉的誓言,意境开阔,身临其境,脍炙人口。

    清代王夫之曰情、境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无穷,此二句有化机之妙也

    境生于象外,意外之象,味外之旨。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眼,莹然掌中,了然境象。文心雕龙中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写心而徘徊大抵言艺术画面立体感,实为意境之妙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诗的意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bj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