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子罕篇30

《论语》子罕篇30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3-10-18 15:56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①;可与立,未可与权②。”

【注释】

①立:立于道而不变,即坚守道。

②权:本义为秤锤,引申为权衡轻重,随机应变。

【翻译】

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走同样的道路;可以走同样道路的人,未必能建立同样的信仰和原则;有同样信仰和原则的人,未必能够有同样的权变能力和灵活性。”

【解读】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个人生阶段里,每个人都要与人交往,过着社会性的生活。在早年的求学时期,要与伙伴共同学习,与这些人构成“同学”关系;进入青年阶段,总是要寻找有着相同爱好与目标的朋友,一同探讨学问,这些朋友便是“同道”;但是,学道求仁的路是艰难曲折的,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下来,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便是修道者的“同志”;即便是笃志求仁的同志,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仍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便是“权”,即便是义同金兰的朋友,也会有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几乎不可能做到“同权”。孔子本章所言,就是这个意思。

不难看出,人生的道路上,能相随相伴的人会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能与我们一块玩耍的“同学”最多;年龄稍长,能玩到一起的朋友要比小时候的玩伴少得多;青壮年时期,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志”就不错了;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几乎找不到事事都能想到一起的人。人生相伴者越来越少,人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

而要建功立业,最终就需要“同权”,有着学识见解,有着共同的志向,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固然能够有许多共同语言,但是,如果不能“同权”,也无法成事。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儒家信徒,都致力于宋朝的富强,但两人的思路大相径庭,为共同目标所作出的努力,反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同权”而能建功,最典型的例子是秦孝公和商鞅。由于秉持相同的观点,执行相同的改革路线,最终使秦国走向了繁荣和富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篇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dm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