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作者: 梅有归期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11:44 被阅读0次

要想不让慢病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就要切断它发生发展的土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改善生活方式,从哪里入手是最简单有效的呢?

生活方式干预当中,最容易操作的是饮食干预,为什么?

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病从口入,因为大部分的慢性病都和吃有关系,另一方面控制饮食,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最愿意做的事情。

第一部分:热量过剩、营养失衡导致病从口入

俗话说:病从口入。物质的极大丰富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却也成了疾病的“催化剂”。那么,饮食到底是如何影响慢病的发生呢?

慢性病的发生,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避免病从口入,促进病从口出。常见的慢性病,四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代谢性疾病,这是最常见的。其实这四种排在前4位的慢性病都和病从口入有关。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叫代谢综合征。肥胖、血脂的问题,血糖偏高,血压偏高,高尿酸五条符合三条就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首先代谢,代谢其实最简单的理解,进去的能量再排出去,那么粗的来说就是吃进去,但是吃进去的东西不光是拉出来,你吸收的一些东西是要通过身体的消耗把它消耗出来的,能量只有循环起来才是ok的,积聚在任何的地方,大家都会出问题。代谢综合征就是因为摄入过多而排出不够,导致了一个综合性疾病,这些疾病好几种,基本都是刚才说的慢病。

慢性病里边排名前两位的心脑血管病肯定和代谢综合征有关系。所以代谢综合征的控制是控制常见慢病的很重要的方法,代谢综合征就是我们通过防止病从口入的一个总体的纲。

病从口入的关键,就是我们太贪心了,只顾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却忽略了身体的承受力和需求。当摄入过多身体不需要的热量,又缺失了身体必需的营养时,疾病就来了。

在临床上由于营养失衡导致了生病的比比皆是。任何一个维生素,任何一个微量营养素出了问题,我们机体都会生病。营养素没有什么重要的营养素和不重要的营养素,都是我们人体必需的。每一种哪怕一个微量的营养素,我们原来说缺铁贫血,缺维生素c坏血病,缺维生素b充血心肌病、脚气病,还有脑病,都是那么一点点微量。

很多老年人莫名原因的,过两天之后就去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低钾,我们原来都没有意识,就那么一点点东西就会要你的命,不重要吗?可能微克,毫克就会要你的命。所以说我们说微量营养素量是小,但是真的是四两拨千斤,所以从营养素角度上,没有说哪种营养是不重要的,平衡了我们机体的功能才能维持平衡。如果这个失调了,我们机体功能会表现出种种的问题。

第二部分:保持营养平衡,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既然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从“吃”开始调理,同样也可以做到“病从口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其实单纯从营养的角度来做事情,它可能会替代很多未来疾病发展发生过程中的药品的作用。尤其是慢性病这种常年发生,并且常年发生以后才出现最终恶劣结果的这种疾病面前,长时间的营养干预,渐渐的就成为控制慢性病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强调疾病预防,从实施性来讲,抓住营养这个点,是实现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环。

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有45种,它们就像一个集团军,协同作战才能发挥最大合力。抓住“营养”关键点,就要保持“营养天平”的平衡,既不多、也不少,而是刚刚好。怎么理解这个“刚刚好”,我们掌握好 “营养平衡”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点,人体总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比如说我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我们的肥胖都是一定程度上,都是我们总能量摄入太多,尤其是高糖类的碳水化合物,或者高能量的食品摄入太多,而且机体消耗的又少了,这样累积一定的结果,我们机体会出现问题。所以从这里面讲,从疾病的预防,从疾病的康复,从疾病治疗上面讲,除了把好入口关的还有一个平衡,你吃进去的和排出去的,消耗的要保持一个稳态,这是一个稳态。

营养新的观念是什么?营养新的观念是找平衡,那么找平衡如果主体的食物是高密度的营养,那么你就要给补充一些包括纤维素,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在内的和一些矿物质在内的其他东西,来平衡你的营养过剩。

再看营养平衡的第二个关键点——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第二个平衡是营养素与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所以这两个平衡,原来说是吃动平衡,吃进去排出去的平衡,另外还有一个情况不要忽略了,营养素之间平衡,就是食物多样性。从根源上,从发病机制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营养上面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第三部分:主动营养,让营养平衡更好坚持

两个“营养平衡”,看上去容易,坚持下来却很难。从长期主义来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平衡呢?

要做到营养平衡,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叫做主动营养。为什么这么说?我一直觉得人性的弱点,不要轻易去挑战。有些事情其实你是做不到的。

一个好的营养观念的养成,其实最重要的是实施性,坚持住。我今天得到了一个营养知识,我认为西红柿好吃,我天天吃西红柿炒鸡蛋,而且是低油的,吃一个礼拜就坚持不住了。我今天获得了一个营养知识,我这半年之内肥肉都不吃,半年以后当一盘梅菜扣肉端上来的时候,你忍不住会吃的。吃饭一个人类很美好的享受,如果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和负担。天天这么玩,吃饭就一点乐趣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就叫挑战人的本性。

既然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不太容易。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找到一种相对简单轻松的营养平衡之路呢?

无论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还是你在战胜慢性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你的饮食,减少营养过剩,都需要有一个工具。能够坚持不影响生活质量基础上的营养摄入的控制及补充,再加上一些工具辅助,包括药品营养品以及其他饮食相关的工具,它会让你活的又健康又愉快,更重要的是容易长期坚持,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比如经常会吃二甲双胍,那么就知道有一个基本的营养知识,吃二甲双胍的人会出现B族维生素的缺乏,你需要大量的吃糠咽菜,吃这种粗粮才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但是如果小时候是吃过窝窝头,对窝头红薯的口味是不太喜欢的。如果你喝棒茬粥会觉得划嗓子,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大多数时候你克服不了,真的做不了那么多的大量的 B族维生素的相关的(摄入)。

怎么办?吃维生素B族的相关的维生素补充剂。靠单纯的饮食营养是补不上这个短板的。所以营养观点:保证基本的正确的营养摄入的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不干扰生活质量,借助其它的工具,来补充你的短板,这是我们目前最好的营养观念。

就像有了登山杖的支持,我们可以走更远的路,爬更高的山一样。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时时关注自己日常饮食的缺口,一旦发现缺口,就要尽快补上,这是现代人远离疾病的必备健康素养。

良好营养是健康的基础,良好营养是免疫力最主要的来源,良好营养是对抗疾病最好的军队。

希望大家重视一个观点,营养是最基础的治疗,营养不是补充,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治疗。

拓展一下,我们把营养的作用往前要推到疾病的预防里面去,往后要延伸到疾病的康复,而不是单纯的有病来了,才开始想起营养,这个是不对的。

零存整取,在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就要零存,有病来了我们整取,这样我们机体才能更好的对抗疾病。所以特别希望大家在疾病预防,在健康维护的过程中,要最充分的发挥营养的作用。

相关文章

  • 把吃出来的病,再给吃回去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东西不可乱吃,有营养的东西也不可多吃。 举个真实的例子。 去年年初,有一段时间,我的乳...

  • 跟着我把吃出来的体重吃回去!!

    已经吃得很少,饿得头昏脑涨的,为啥还胖?练得都累趴下啦,还不瘦??? 也许,您身体中看不见的小小微生物在做怪! 也...

  • 吃出来的痛风,怎么把它吃“回去”?

    痛风,疼起来像老虎在咬关节一样! 痛风,俗称"白虎历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痛风发作起来,就像"老虎在咬关节"一样...

  • 睡觉前生吃这个,身体棒棒的!

    间。 2、天天吃药就是吃毒。病是吃出来的,还可以吃回去 3、脸绿说明爱喝酒、爱生气、脾气大。心脏不好脸发红。脾胃不...

  • 把吃出来的病饿回去

    有些人全身上下都很苗条,唯独对小腹赘肉很苦恼。 吃药、断食、扎针、拔罐、或者用一些化学药物,甚至直接去抽脂。办法用...

  • 糖尿病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糖尿病?就是胰腺受损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缺少的代谢性疾病。吃出来的病,可以吃回去吗?我们可以看看糖尿病...

  • 吃出来了,就把它吃回去

    癌症是公认的三大杀手之一,也是一种慢性疾病,晚期癌症难以治愈。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原本可...

  • 其实,你需要和朋友分享一道至简、至美、至暖心的书居餐——

    这年头 吃的少不会吃出病 吃的多才会吃出病 很多病是吃出来的 很多事也是吃出来的 所以—— 很多次吃饭,吃完以后就...

  • 贫血都是吃出来的,也可以吃回去

    贫血看似小事,可是对身体的影响却很大,轻则影响外貌美观,重则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健康。临床数据显示,现在的贫血...

  • 养生趣谈

    养生是人过四十以后的热门话题。我呢,从张悟本的把吃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到中里吧人的求医不如求己,到台湾的一个人写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dm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