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认知觉醒》。
大家是否有这样的困境:“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
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走出这种状态,不骗你,这是一本读完之后你会愿意去开始行动并改变自己的书籍。
这本书讲了什么?
整本书讲的是关于认识人类的本性,以及介绍做好个人成长和提升自己。
这本书我读得很舒服,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认可并希望掌握的关于个人成长知识,所以在读的过程中内心一直在欢呼:“哇,终于有人把这些东西清晰地写出来了。”
另一个很舒服的原因是作者把复杂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
比如里面讲到的概念,刻意练习、心流,这两个概念我都读过对应的书籍。但是它们都从一些偏理论和科研的角度去描述这两个概念,而作者则是把这两个概念用简单的语言给讲出来了。
作者称这是费曼技巧--“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看完这一本书之后,也很大程度了重新提升了我对成长的认知,思考,也给了我对个人提升一次新的发现。也正是书的标题--认知觉醒。
这本书涉及到的知识点太多,今天我只分享读完一遍之后,最触动我内心的三点。
人类天性
作者讲到,我们的大脑,分为三重: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分别主管本能、情绪和认知。
image.png本能脑在咱们婴儿时期(3岁)就比较完善了,情绪脑到青春期早期(12岁)趋于完善。而理智脑,在咱们成年早期(22岁)才基本发育成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年少无知、冲动鲁莽,喜欢做蠢事。
作者谈到,人类的天性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人类的天性就是如此,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婴儿就可以发现。孩子们可以瞬间切换笑脸和哭脸,得到满足就立即欢笑,不满足就马上暴怒,可谓最生动的即时满足和耐心不足的画面。
此外,大多数人都是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呆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我们做事情容易放弃或者轻易不能成功,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强,根本原因是人类默认的天性实在太强大了。而我们的理智脑太过薄弱,无法摆脱本能和情绪的控制,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克服天性。
培养耐心,延迟满足
培养耐心,把目光建立在未来的目标上,学会延迟满足,这是摆脱焦虑的一件很重要的武器。
对于焦虑,作者提到:“焦虑的根源: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刻看到效果。”
焦虑的人是因为急于求成,欲望大于能力,想同时做很多事情,而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能立刻看到效果。
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是人类的本性,所以焦虑也是由于人类的本性而诞生的一种情绪。
克服焦虑,关键是需要培养足够的耐心。
培养耐心的关键是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学会延迟满足,变抵抗为沟通。
当诱惑到来时,温和地对它们说:”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
比如作者举例的玩手机这个例子:
开始,我连睡觉时都要把手机放在枕边,以方便醒后第一时间拿到。后来,我把它放到书桌上,早上起来后我依然会忍不住走向书桌。这段距离给了我与身体里的原始人对话的机会。我对自己说:“那些信息已经在手机里待了一个晚上了,也不差这一会儿,等会儿再看吧,反正它们也跑不了。”几次尝试之后,我发现可以做到远离手机,因为确实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且还能体会到集中精力读书或跑步的充实感。上午和下午开始工作前,我也采用同样的策略,对自己说:“暂时忍耐一下,先做重要的事情,之后会有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专门玩手机,想怎么玩都行。”
这个“后娱乐”的方法真的很不错,曾经我也是睡觉前把手机放到枕边,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开始在睡觉的时候把手机放到客厅,早上起来也不会马上去拿手机。
每次想玩的时候都暗示自己“那些信息已经在手机里待了一个晚上了,也不差这一会儿”,等做完早上必须做的事情再去点开看吧。
“后娱乐”的好处在于,培养在诱惑面前延迟满足的思维,而且延迟满足后享受的快乐是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之上,带来的更像是一种奖赏,正反馈。这样的激励/那是还能激励我更专注做事情以换来更多的奖赏。
真正掌握道理
人的一生很难做到一件事情就是知行合一。
毕竟很多人听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很多人听了道理之后没有去思考,实践,效果其实等于只是在听一首歌而已。
学习/阅读后,多思考,多实践。这才是真正地掌握道理,真正的成长。
作者提到:“当我们进行认知学习的时候,却会产生一种天然的错觉——认为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好像掌握了这项技能。”
就拿上面玩手机的例子来说,如果我读了那段建议,只是感慨:“哇,真不错”而没有去思考,那对我来说它就只是一段文字而已;如果我加以思考,觉得这真的可以哦,但是却没有去实践,那它就只会是保存在我的短期记忆里,随着记忆容量不足被自然淘汰;如果我思考之后,按照建议以及自己的理解去实践,坚持下去,渐渐地我就能摆脱自己的玩手机的习惯。从而真正掌握这个道理。
再比如我们看到别人骑车/做其他练习,自己在脑海排练怎么操作,以为自己已经会了,结果轮到自己的时候却不会。因为我们只是在脑海里排练,并没有真正去行动,脑海里的排练过程没有得到反馈,没人告诉你那个过程是否正确。所以真正懂得一个道理,需要去做,去实践,有效果了,得到结果的反馈后,才能真正掌握。
我们的成长权重是:学习(阅读)<学习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行动后的改变。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这是成长路上金钱成本最低的五个行动。
这五件套,读书/写作/运动,我都已经养成了习惯,目前在继续培养早起和冥想的习惯。
运动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事情,但是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自己运动之后的安排做得不够好。
科学研究虽然证实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简单地说,新生的神经元就像一棵树,它需要长出树枝和树叶才能活下去(见图8-1)。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
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写作、编程,等等,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诸如舞蹈、钢琴,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大部分运动者(比如我)都错失了变聪明的机会,因为很多人都是在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他们习惯于在运动后看电视、刷手机、玩游戏、逛街、聚会、和朋友们闲聊,甚至直接睡觉,做那些无须动脑或让自己感到很舒服的事。因此,错过了很多变强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看完这本书后自己的思考,而且是自己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加以实践的知识点。一本书能吸收的东西也许只有20%,这些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需要花的时间也不少。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有以下五点,也是我想再次强调的几点:
【人类天性】
人的天性就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不断让自己变强,去克服天性,而不是靠有限的意志力。
【培养耐心,延迟满足】
这个点让我直面自己的焦虑,培养延迟满足的习惯,从少玩手机做起。
【内化认知】
要想把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学习/阅读后必须多思考,多实践。
【成长五件套】
认识到早起和冥想的好处,开始培养早起和冥想的习惯。
【运动后,主动学习】
运动后,安排写作/阅读的高难度任务,刺激运动后新长出来的神经元,成长地更快。
最后,再次把这本优秀的书籍推荐给你,愿大家都能重新认知自己,开始成长。
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