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热点评论杂文社会热点
从莫言辟谣看傍名人现象

从莫言辟谣看傍名人现象

作者: 33f1ffb56dc9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07:37 被阅读41次

    10月21日,微博上一位博主发了一条“莫言语录”,文中指,“莫言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苦日子的男人”,并@莫言本人。然而,26日,莫言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配文称:“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当面打翻这碗假鸡汤。

    莫言是个谦逊的人,曾经多次辟过谣。莫言获诺奖后,不仅文学作品一时“洛阳纸贵”,就连其书法作品也水涨船高,被藏家青睐。他的一幅书法作品还被拍出6位数的高价。与此同时,“莫言书法”纷纷涌现。对此,莫言微博辟谣:“近期坊间流转的以及在多次拍卖会上出现的所谓‘莫言书法’、‘莫言手稿’大多数非我所作,不敢掠美。”

    关于类似上述的莫言名言,莫言也曾经多次在微博上发声表示:“很多文章的金句是我写不出来的,这些作者不要长期隐姓埋名,这么好的作品归到莫言名下,让我占了多大便宜啊,他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孩子领回去。”现实情况却是,以莫言等名人为头衔进行包装的鸡汤文越来越多。“这句话本不是我说的,说的人多了,就变成了我说的”,成为网络名人语录的写照。

    这几年,互联网上纷纷涌现一批“鸡汤专业户”——鲁迅、莎士比亚、马云、马克思、爱恩斯坦……一些所谓的名人名言假借“名人”之口肆虐泛滥于网络之上。只要是莫言说的话,我们趋之若鹜;只要是马云熬的汤,我们一饮而尽;只要是鲁迅说的嘉言锦句,我们捧若灵丹。

    这是典型的傍名人现象。傍名人,似乎自古便是传统。傍名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本与名人无甚关系,却东拼西凑,非要找出点沾亲带故;比如,修族谱时,总要跟历史上的某个名人扯上沾亲带故的关系;再比如,与名人无甚交情,却谬托知己,两人似乎是一起同过窗、睡过炕、扛过枪的莫逆之交。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从司马迁到诸葛亮……上演了一幕幕政府带队、专家论证的“连续剧”。一个诸葛亮,几个地方抢。一个貂蝉,有说是甘肃临洮人,也有说是陕西米脂人,还有说是山西忻州人。有的地方因苦于实在“发掘”不出名头响亮的名人,不惜把子虚乌有的“名人”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郎织女等也一古脑儿隆重推出,以壮声势。更有甚者,“不能留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把西门庆等文学作品里的反面人物,也当做本地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来重点打造,也算终于“傍”到了“名人”。

    人们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傍名人,首先当然是因为名人身上的光环,这光环能给傍名人者带来不少的光耀。其次,是不自信的表现,自己身上没有多少干货没有多少实力,于是就拉名人来撑门面,狐假虎威。

    关于傍名人,鲁迅先生早就嘲讽过这类人: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以上是鲁迅原话,绝非谬托名人)

    像文章开头所展示的那句名言,本来说得多好啊,为啥要谬托莫言呢?你辛辛苦苦熬了一碗鸡汤,然后说,这鸡汤是莫言熬的,难怪莫言要“三连”!这锅莫言不背!当然,这是刚好遇到还活着的名人,该名人还有机会跳上来辩白几句。要上假托死去的名人,那还不得把他气得直捶棺材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莫言辟谣看傍名人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ie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