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我想问问你,为了孩子的前程,你愿意牺牲哪样东西?
A. 金钱 B. 时间
C. 自由 D. 色相
相信大部分老母亲都表示ABC全选没毛病,但“牺牲色相”是什么鬼?!
还真的有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位,不惜用肉体来交换!
最近,下面这组聊天记录在多个微信群里疯传,来源已经不可考究,但内容却刷新三观!
一位妈妈想为儿子申请心仪的学位,可是校长却暗示她下班后来办公室找他,还说“机会是靠人创造的”。
去,还是不去?两夫妻吵了起来:
老公:这种校长,这种办学素质,能把孩子教好?孩子也不会希望妈妈用这种方式为他争取什么起跑线!
老婆:作为一个家长,为孩子受点委屈算什么?至少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当争吵没有结果之后,这位妈妈悄悄去做了“牺牲”,结果校长再次提出“见面聊”!
老公知道这件事之后,震怒了,提出离婚,老婆却依然坚持说:
我这个叫出轨?我为了家庭,为了儿子,做了这么多!我为的谁!你成熟点好吗?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只有这么多,那位校长露骨无耻的对话,让人愤恨,师德师风荡然无存!可是那位妈妈的言论和做法却同样令人很无语——
没有底线和原则的牺牲,最终教会孩子什么?!
当孩子懂事的时候,知道妈妈出卖肉体为自己搏前程,会不会觉得既羞耻又愧恨,恨妈妈将道德的十字架强缚在他身上?
甚至,会不会觉得自己才是导致家庭破裂的罪魁祸首?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这句话不是鲁迅说的,是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
你以为你的付出是宠爱,但爱到盲目不计后果,就是伤害!
当孩子刚来到这世界上的时候,父母就是他的天和地,是他模仿的榜样。他们通过观察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来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父母所展现出自己对世界的态度,会全部都保留在孩子的深沉潜意识中,对他们未来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懂,恰恰相反,他们会通过父母的争吵、讨论,用自己的想象脑补出整个事件的源头。
然而他们幼小敏感的心灵还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和苦衷,最终,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犯错的孩子,他的存在就是父母的负担。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长得真善美,可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帮他们守住行为的底线,那些美好的品质会凭空而生吗?
也许你会说:还有学校教育啊!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父母是孩子看世界的第一扇窗户,所以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许多小的行为习惯,比如行为举止、性格谈吐等,都是从小在家庭中渐渐养成了,然后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发展。
所以,家庭教育是根基,是孩子成长的开始。
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还有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很难再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底质。学校教育只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向上延展的平台,家庭教育的根基缺失或打不稳,平台上的所有努力便有可能毁于一旦。
然而,却有很多父母都在做着这种“进一步,退两步”的事情。孩子即使在学校受到好的教育,回到家里,遇到不懂教育的父母,好的学校教育马上付诸东流。
溺爱,会把孩子养得蛮横、任性、不懂感恩,这应该是很多父母都知道的道理了,但很少人知道,不顾及孩子需求的爱也有害。
年轻人最害怕父母说的那句“我这都是为你好”,在知乎上有许多讨论,其中一个观点,引来1400个赞同。
孩子从未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一切都是打着“爱”的名义下的控制,如何不感到压抑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看过这么一个例子,一对父母一直对孩子实行快乐教育,从不用儿子参加课外辅导班,每到假日都会带他到各地旅行,增长见闻,因为夫妻俩觉得,一个人的眼界比成绩重要。
可是,快到小升初的时候,矛盾来了。
爸爸一直认为孩子就读与小学对口的初中就可以了,可是这一想法却遭到孩子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那所中学只是普通学校,你的孩子很优秀,为什么不去名校?
于是,夫妻俩先是耗尽所有积蓄买下那所名校的学区房,结果升学前,片区调整,学位名额落空。最后他们咬咬借钱缴了十万元赞助费,才成功把孩子送进名校。
可惜,这样不惜一切的付出,却换来孩子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哭着大叫:“爸爸,我恨你!我恨你!”原来孩子一直心仪的,反而是班主任和父母眼中那间“差学校”。
牺牲一切,往往事与愿与,得不到预期的结果,所以很多父母都爱对孩子抱怨:我这辈子为了你什么都放弃了,什么都给你了,你怎么还是那么不懂事呢?
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得起父母放弃自我的压力,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扛不起我们那份未完待续的追求与渴望。
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最适合他的,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捆绑在一起,让他们负重前行;也不是把自己的所有,作为赌注一般全部押在他身上,给他施加压力,逼得他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去逃离。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应该自己先去做一个怎样的人。
董卿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懂事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所以,你的见识,你的精神高度,你的人生态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一切,决定了孩子将来人生的高度。
我们作为父母,关键不在于付出了多少,而在于如何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帮助他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毕竟,千山万水走到最后,孩子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CC姐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