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先生深受“新史学”实证主义影响,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主张史学革命,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写下了这本《中国近代史》。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如今的中国尽管已经走出了当时的“中世纪状态”,但蒋廷黻独特的观念、方法、角度,对于我们重新去理解一个国家走过的风雨之路,对于我们如何去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依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重新学习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历史之路。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作为文科生的我们,回顾起中国的近现代史也是一片茫然。大概的原因有,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学习历史只知道背诵、考试和忘记,历史学习方法的问题,只知道治史书还不结合实际,近现代史的缺失,对于古代的断代史不缺研究,但对近现代史严重缺失。清朝末年,中国处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国外殖民势力不断变更,中国外交政策不进反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国门被打开,列强开始瓜分中国,遭受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内忧外患,被唤醒的中国人开始进行一系列自强运动和革命,从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自强运动”,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古老的中国帝国变成了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十五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古老的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重新看待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说“历史从来没有真相”,现实确实如此,任何历史记载都是主观的,我们从来不能复原历史真相,而是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对于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和历史人物,蒋廷黻先生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角度和立场。在附录的《琦善与鸦片战争》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颠覆了我们心中的林则徐的英雄形象,重新定义了琦善在鸦片战争中的作为和意义。在对李鸿章的评价中,作者肯定了他的格局和眼光,同样批评了李鸿章对俄国人的轻信,签订《中俄条约》,引狼入室酿成大错。作为国民政府的官员,作者将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当作了孙中山开展活动的准备部分,坚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才是中华民族复兴自强的唯一道路。作为读者,我们不会完全认同他的分析,但我们确实佩服他眼光的独到之处。
三、重新定义外交、军事等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百年过后的中国,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成为了具有地区性、全球性性影响的大国,但同样面对了国际势力的相互激荡,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压力和考验。作为普通民众,借鉴蒋廷黻先生分析历史的角度,去重新看待以前,现在甚至以后的各类社会事件,有益无害。作者特别提到康熙年间的《尼布楚条约》,指出中国外交史上的大成绩是由平对待及自由贸易中得到的,不是从独自尊大、闭关自守的传统中得来的,联想到目前中国外交的现实情况,令人深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