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老师因为学生上网课玩游戏、聊天,于是通过远程设备检查学生手机APP和电脑文件夹。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疫情期间宅家上网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今年又被网友翻了出来。视频被热议后,上个月31号学校和家长在网上发表了声明。学校表示已经批评教育了该老师,家长也明确表示完全支持老师的做法,并希望网友息事宁人,还老师和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时隔一年网友们还在为老师侵犯学生的隐私,家长支持老师的行为表示愤愤不平,这些吃瓜群众当的不要太称职。和他们比起来我业余的多,没有一点吐槽的欲望,我只关心怎么让自己的孩子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手机已经成了我身上新长出来的一个器官。我出门有忘带钥匙和钱包的时候,但是绝对不会忘记带手机。
对于我的年龄来说,这个器官是新长出来的,可对于我的孩子来说,这个器官就是天生自带的。从她认识这个世界起,就认识了手机,她对手机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爷爷奶奶。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是好是好取决于家长的认知。我受《娱乐至死》《童年的消失》《欲罢不能》等书籍的影响,一开始就认定电子产品对小孩子来说是坏事。我处理了家里的电视,减少在小孩面前看手机的时间。目的是不想在她无意识时期,就形成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习惯。
不过随着她的年龄渐大、自我意识渐长,器官的影响力也逐渐变大,终于我也体会了一把和电子产品抢小孩的时候。
事后反省自己,如果手机、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来说是天生就有的器官,那么我能做的不是跟她摘除这个器官,而是帮她学习怎么使用这个器官不被器官所控制。
《欲罢不能》这本书对被器官控制的行为称作“行为上瘾”。我们中大多数人会有手机不离手、频繁刷朋友圈、熬夜追剧打游戏逛淘宝的经历,我最近就因为想买净水机猛刷淘宝。不管是像我这样用手机是购物或者做别的什么事,只要丧失了继续还是停止相关行为的自由选择能力就是“行为上瘾”。
如果我们成年人都会不由自主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更何况孩子。感觉我是在给那些上网课玩游戏的孩子找借口,但是借口不也可能是原因吗,如果理由真实那么就更有可能是原因,知道原因接下来就要对症下药。
《欲罢不能》这本书给出帮孩子远离行为上瘾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多参加自然交流活动,比如露营。二是面对面的和孩子沟通。三是限定屏幕使用时间。(作者建议小孩在三岁之前尽量不要接触屏幕,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作者给出了健康使用屏幕时间的建议:1.鼓励孩子把屏幕里看到的东西和现实世界得体验联系起来;2.积极参与比被动观看要好;3.用在屏幕前的时间,应始终关注应用软件的内容,而非技术本身。)
使用这三种方法需要积极的亲子关系作为前提,不然对孩子来说就是控制。有控制就会有反抗,控制和反抗的关系,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里距离造成的,而是否尊重孩子决定了距离的远近。在家里得到了尊重的孩子,自尊水平也会高,自尊水平高自律性就会强,一个有自律性的孩子怎么会在课堂上玩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会像事件涉及的家长一样,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家长的责任就是解决孩子的问题,可孩子只是种在土壤里的一粒种子,生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只能是土壤的问题。孩子出了问题,只能是家长的问题,所以家长要避免自己出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