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安娜•卡列尼娜》:情感的沉沦与放纵

《安娜•卡列尼娜》:情感的沉沦与放纵

作者: 且悟且吟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10:56 被阅读0次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性情完全相同的人。哪怕是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几十年的夫妻,也会有着性格、爱好、追求等的差异,在共同生活中并不容易磨合好,有时反而愈行愈远。

      安娜是俄罗斯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美丽聪慧,善解人意,身姿丰满却步态轻盈,对亲戚朋友非常友好,很讨大家的喜欢。安娜年轻的时候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前途无量”的政府官员卡列宁,过着平淡安逸的贵妇人生活。他们有一个十岁的儿子。

      卡列宁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处事谨慎,举止得体,具有绅士风度,擅长在各种场合发表政治主见。他们夫妻俩经常出席不同的社交活动,参加不同的集会。安娜总是以她的热情和魅力成为社交场中的聚焦人物。卡列宁因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是社交圈中被吹捧的对象。在世俗人的眼里,安娜是幸运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

      然而,正如小说开头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卡列宁热衷于社会荣誉和政治前途,在名利场费尽心思地追逐,对安娜的情感需求没有太多的关注和迎合。安娜并不在乎名与利,她向往一种高浓度的感情生活。夫妻俩的生活并不在同一个频率上,互动稀薄而不走心,有的只是礼貌的寒暄和客套的应付。儿子也让她感到小小的失望。想到这些,安娜的心里有着无法对外人诉说的忧伤。

      直到安娜遇到了年轻的军官佛伦斯基,在短暂相处中,安娜的热情得到了佛伦斯基极好的回应,佛伦斯基的体贴与善解人意也让安娜怦然心动。激情碰撞出来的火花让两人都陷入了爱情的旋涡而无法自拔。此时的安娜才惊觉:相比于佛伦斯基,丈夫卡列宁自私、虚伪、无趣,追名逐利,情感淡漠,是消耗自己的生命的人;佛伦斯基热情、直率、幽默,是激起自己生命活力的人。在佛伦斯基的狂热追求下,安娜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真爱,从而走上了一条与丈夫决裂,与情人私奔的追爱之路。

      在安娜的娘家人看来,卡列宁是一个完美男人。他靠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当地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所到之处都能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作为丈夫,他用自己的酬薪让妻子和儿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周再忙也要腾出时间来陪妻子共进一次晚餐,共赴一场社交活动。他也没有像其他男人那样在外“沾花惹草”,更重要的是帮助安娜的哥哥谋得了一个体面的职位。

      卡列宁内敛、理性,要的是体面和稳定;安娜热情、奔放,要的是陪伴和情趣。这种性情上的巨大差异注定让夫妻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当发现安娜背叛了自己以后,卡列宁担心个人名誉受损,害怕影响自己的职务晋升,他以超出人格底线的克制做出了退让——只要安娜不将情人带回家就行。卡列宁愈是隐忍,安娜愈是感觉到丈夫的虚伪,她愈是想要激怒他。在安娜看来,丈夫那张脸变得可怕又可恨,这正是她瞧不起他的地方。“他不是个人!”安娜对自己的情人说。

      在当时的情况下,卡列宁有两种选择,要么与情敌生死决斗,要么与安娜离婚。卡列宁既斗不过情敌,也不甘心放手成全情敌。他斟酌再三,决定保持沉默,维持表面的体面,甚至把安娜与情敌生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抚养。事实上,安娜移情别恋的事人人皆知,但谁也不愿意戳穿他。卡列宁继续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人们的尊重和吹捧。一切都是那么的虚伪。

      卡列宁在官场上气场强大,任何情况都能自如应付,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却迟迟疑疑,拿不定主意。碍于面子,他也不打算寻求帮助。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却在受着痛苦的煎熬。此时的卡列宁,过的是强大与脆弱的双面人生。

      卡列宁最终采取了报复行动——不允许安娜与儿子见面,停止供养她,不离婚,拒绝成全安娜与佛伦斯基。 

      逼上绝路的安娜放弃安稳的贵妇人生活,放弃舒适的社交圈,以飞蛾扑火般的热情与情人佛伦斯基私奔了。然而,虚幻的爱情如同空中楼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终究碎不成个。周围的亲人、朋友对他们的私情并不认可,他们心照不宣的远离了她。当激情耗尽,安娜与情人共同生活后的疲倦、猜忌和争吵,以及对儿子的思念让她心灰意冷,卧轨自杀了。佛伦斯基在懊悔中奔赴战场。故事以悲剧告终。

      小说中,托尔斯泰以冷峻的笔调将卡列宁、安娜和佛伦斯基三个人物的情感纠结及曲折命运描述得跌宕起伏。尤其是安娜,表面的光鲜与内心的失落、无爱的婚姻与火热的恋情、亲情与爱情、忠诚与背叛······,当矛盾冲突的双方不可调和时,该如何抉择?安娜毅然决然、不计后果的选择后者,追求真爱,但她的选择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故事中的三个人物都成为了情感偏执的受害者。

    纷纷扰扰的剧情终于落下了帷幕。随着安娜生命的戛然而止,一切已尘埃落定。然而,小说却给读者指向一种思考: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想表达什么?他化身成了故事中的哪一个角色,对主人公的命运是同情还是嘲讽?当婚姻不再美好,是坚守还是放弃?情感要在安逸中沉沦还是在真我中释放?虚幻的爱情能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落地生根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合上书本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娜•卡列尼娜》:情感的沉沦与放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l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