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论

作者: 自我修炼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09:24 被阅读0次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

修者;以离相为宗。

故经云: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

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

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三界者:贪嗔痴是。

返贪嗔痴为戒定慧,

即名超三界。

然贪嗔痴亦无实性,

但据众生而言矣。

若能返照,

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

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经云:

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

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

三毒者:贪嗔痴也。

言大乘最上乘者,

皆是菩萨所行之处,

无所不乘,亦无所乘,

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若人知六根不实,

五蕴假名,遍体求之,

必无定处,

当此人解佛语。

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

内照开解即大乘门’。

可不明哉?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何以故?

十方诸佛皆以‘无心’,

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舍身不吝,名大布施。

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

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不著文字,名‘解脱’;

不染六尘,名‘护法’;

出离生死,名出家;

不受后有,名得道;

不生妄想,名涅槃;

不处无明,为大智慧;

无烦恼处,名般涅槃;

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凡夫当生忧死,临饱愁饥,

皆名大惑。

所以圣人不谋其前,

不虑其后,无恋当今,

念念归道。

相关文章

  • 悟性论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

  • 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 修者;以离相为宗。 故经云: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 得菩提道,故名为...

  • 达摩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道的本质是寂灭,因此修道的人以不驻留于各种相为根本来进行修持。 故经云:寂...

  • 达摩悟性论

    .达摩悟性论(一)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

  • 达摩悟性论

    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而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

  • 悟性可以提高吗?

    在上一篇巜悟性与理性》发出后,有朋友留言称“论1%的天赋的重要性”,言下之意,最终还是归了天赋论。悟性的高低是天赋...

  • 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

  • 达摩大师《悟性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

  • 达摩祖师悟性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

  • 达摩祖师―《悟性论》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 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悟性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pv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