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
修者;以离相为宗。
故经云: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
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
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三界者:贪嗔痴是。
返贪嗔痴为戒定慧,
即名超三界。
然贪嗔痴亦无实性,
但据众生而言矣。
若能返照,
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
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经云:
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
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
三毒者:贪嗔痴也。
言大乘最上乘者,
皆是菩萨所行之处,
无所不乘,亦无所乘,
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若人知六根不实,
五蕴假名,遍体求之,
必无定处,
当此人解佛语。
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
内照开解即大乘门’。
可不明哉?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何以故?
十方诸佛皆以‘无心’,
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舍身不吝,名大布施。
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
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不著文字,名‘解脱’;
不染六尘,名‘护法’;
出离生死,名出家;
不受后有,名得道;
不生妄想,名涅槃;
不处无明,为大智慧;
无烦恼处,名般涅槃;
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凡夫当生忧死,临饱愁饥,
皆名大惑。
所以圣人不谋其前,
不虑其后,无恋当今,
念念归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