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73379/35e5320fed190cd2.png)
2019年2月23日,星期六,阴
第一单元主题是神话之旅,本该让同学们一路惊奇不断。可惜实际情形正好相反,我没有从同学们脸上和口里发现多少惊奇。
《夸父逐日》只有四句话。上完之后我问同学,课文有哪些神奇之处。基本无人应答,零星的也没有。其实至少有三处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之处很神奇:一是与太阳赛跑;二是饮干河渭还不足;三是手杖杖化桃林。
后来,同学们的随笔里对上诉细节发出了一点感叹。但“写”毕竟不是“说”,此一时也非彼一时了,听老师指出来后在写也无法判断是不是个人独特的体会了。
上《鲧禹治水》,出现了同样的问题。禹是从父亲鲧的肚子里钻出来的,完全违背母生子的常识,可居然没一个同学对此感到惊奇,没想去探究是怎么回事!这一课同样至少有三处神奇,比如息壤迎风而长、鲧生禹和神鸟神龟应龙相助等。
求异思维更不敢想。“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的只是因为大禹公而忘私吗?多年以前我教此课时,有学生提出过另几种解释,现在的同学们反而没人提出异议了。
神话的特点就是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夸张。如果这都无法激起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惊叹,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
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万马齐喑?
应试教育不得不说是罪魁祸首。进入六年级以来考试不断,有时一门课一天双考,上学期还创下了一天四次测验的记录。题海战术消磨了少年儿童的锐气和志气,让他们成了考试的机器,只对分数敏感。
补习班也是助纣为虐,帮助压榨了孩子们剩余的时间和经历。一个久不与大自然直接接触、不能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人,迟早会变得麻木不仁、心如死灰。
不良读物也难辞其咎。“阿衰阿衰,越看越衰”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很多在同学中流行的“绝世唐门”之类玄幻小说,也用程式化的打怪升级套路限制了读者的思维发展而不自知。见惯了脚踢星球,谁还会在乎女娲补天?
多么希望我眼前的同学们偶尔瞪大惊奇的眼睛、充满生命的活力,而不是一副副少年老成、波澜不惊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