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修炼正如《一代宗师》中所述那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们以为的知道和真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修的就是这份缩小差距的认知,但真实是极其昂贵,甚至可遇不可求,无数智者愿意“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自己十分珍惜直言我不足的诤友,以及苦求当头棒喝的师长,所谓指点,不就是以高维见识拉高认知边界么?相当于提升境界,可想而知有多难,以及需要多大的机缘。
我甘于处下,孜孜以求指点,拿无比的诚意和执行力来换取诤言和指点,因为高认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深厚内力,别人提点相当于灌输内力,是主角才有的待遇,正因为如此,我对外讲道德好话,对自己人才说利益,只有利益是最贴近人性的东西,研究利益的学问比如军事、外交、金融、经济、心理学会让人更加通透,提升认知。
遵循利益逻辑思维做事就比较顺畅,反之则阻碍重重。人性复杂,但核心就一条,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往,我追求的一切好东西名声、权力、资本、影响力,以及道德、幸福、快乐,统统都是利益,利是物质层面,益是精神层面,解释人类社会问题的运行规律围绕利益就不会有错,在个人成长进化上,以利益规划执行也才是高效的。
人生由大大小小的选择叠加而成,最珍贵的东西如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战略层面的资源,战略就是取舍,是关于“机会成本”应用的大智慧,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我认为这绝对是每个人都应该印入骨髓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战略限制,用在读书就不能玩游戏,用在锻炼就不能躺着,而针对时间统筹发展出来的时间管理本质是管理自我,怎么才能做出有利于人生发展的选择?就需要高远的认知,有一位高瞻远瞩的导师尽心相助,才是最大的福分。源远流长的学徒制就是这种利益共同体,师父倾囊相授,徒弟光耀师门;官场当中吏部为什么是六部之首?就是因为选官员就是选门生,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才是最牢固的关系。
看透本质,把“机会成本”概念变成思维逻辑的一部分,就会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上,比方说当有玩乐的冲动时,就会计算机会成本,把时间投在读书或锻炼这些对成长有助益的事上;当面对美味但高热量食品诱惑时,就会计算多花时间在锻炼上,总之,当机会成本变成自然而然的思维理念时,会在瞬间做出更有利的选择。
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从行事作风中判断出来。我们下意识的选择一清二楚的展示在外人眼中,尤其是思维处于高量级的牛人,我们赤裸裸的价值体现就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难得的机会,当然也可能失去被指点的可能,不要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我们的实际表现比说的天花乱坠更真实,“一张嘴定乾坤,一举手知身价”,必须要把理念刻进骨血,朝夕磨砺,才能在机会出现时做好准备,甚至为自己挣来机会。
我们经常会在公众场所看见发生争吵的人以及蜂拥而上看热闹的群众,他们既然愿意花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那就说明与人争吵或是看人争吵就是自己的价值;一样的道理,在网上因为某个意见跟人争论甚至对骂,跟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的大爷大妈没什么两样,而且打字或是写贴要比面对面对骂花的时间和注意力还要更多,这个时候,是不是倏然惊醒,想想我们每天在手机上荒废了多少时间在鸡毛蒜皮的事上,花费越多说明自己的价值越低。
高净值人群会跟人因为碰撞或是一盒快餐而争吵吗?他们与其说是普遍修养更好,倒不如说是他们的时间更值钱,他们的机会成本更高,根上都是利益,一切让自己掉价的事都是要极力规避的,所以我们看到越是层次高、越是厉害的人就越勤奋,首先他们享受自己价值放大的感觉,再者,“比你厉害的人比你更勤奋”除了鸡汤属性外,是有更实际的利益解释的。
以利益为根基,我们自己的思维决定着我们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的言行举止,而我们的言行举止则体现出自身的实际价值,外现价值则会决定我们成功的概率大小,天差地别的人生就是这么一点点区分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