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成事 | 以“有恒”为根基

成事 | 以“有恒”为根基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0:08 被阅读0次

    “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对曾文正的一个评述。那么,曾公都向他的部属传教了怎样的“精神”呢?今天,我们就从《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择出一例,是为“习用”

    养生与力学,皆从“有恒”做出,故古人以“有恒”为作圣之基。

    这就是曾公在“复陈松生信”中传教的“有恒精神”。其中的“养生”是为“修身”“力学”不是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而是“治学”——力求学问,“作圣之基”即为“走向圣贤的基础”。当然,“有恒”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此言的根本旨趣即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修身治学,才能走上圣贤之路,做出圣贤之业,成为圣贤之人。

    必须指出指明的是,古代古人所言的“修身”,多涵义有实践磨炼、实干养成的特质的,正所谓“知行合一”

    扪心想想,现实勘察,“有恒”二字,除了在吃饭、睡觉上以外,该是考验挑战了多少人呐!在“修身治学”上,又是击败了多少人?人生具有“有恒精神气质”者,又有多少人?成也“有恒”——顽强不懈地奋斗,败也“有恒”——顽固到底地懒惰,真可谓“风景各半”

    修身而“有恒”于实干中。这是最现实的,更是天天、人人可为的。然而,却非易事,亦如蒋廷黻先生评价曾公所言,“非出汗不可!”这就在于,实干之“干法”“老办法”,还是“新办法”?是“软办法”,还是“硬干法”?是“管用的办法”,还是“无效的办法”?一事当前,是“先考虑方式方法”,还是“习惯性为之”?是“听将令的服从”,还是“既听将令又自主创新作为”?如此等等。坦言之,不要以为“干”是简单直接的,“干”是最大的学问所在,否则,就没有“实践出真知”这一铁律了。简言之,人可谓一生都在“干”中,但从中“提炼”出了多少“学问”?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干的理论”——“方法论”?没有“善于思考”的总结能力——对于实践的理论思维能力,怕是所“干”多为“庸碌之作”而不是“作圣之为”吧?干之前思之,干之中思之,干之后思之,其所思又均为辩证之思。这种“有恒”该是永远要坚持不懈吧?

    “治学有恒”“有恒治学”,该是有点“手不释卷精神”吧?“治学”不就是“治理自己的大脑”吗?“一脑不治”,何以“治天下”?人之“不朽”,不全在于“大脑不腐朽”吗?现实而简单地例证之,智能手机的功能都未“全打开”,怕是最可验证“学问能力”吧?至于离开学校,书本即束之高阁,十几年或几十年不进书店、不上网上书店,则不必赘言了。

    有恒,方能成事,方能成为被人重视的人物,而非为人忽视。至于成为“圣贤”,我就不高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 | 以“有恒”为根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nw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