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感恩,打开文档,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那就只好继续随俗,和冯唐先聊聊油腻的中年。
春风杨柳万千条。仿佛一夜之间,“油腻”这个词便像雨后的蘑菇,苍白地铺满一地。“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怜一堆肉躯……一夜之间,活着活着就老了,我们老成了中年。”冯唐的笔调太煽情,“油腻”用得恰到好处,于是勾起了大江南北、无数同情兄们大把大把的共鸣与怨艾。
或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不管“油”也罢,“腻”也好,过了四十,就代表进入了老大不小的中年,预示着人生已历经了大半光阴,正式从前半生迈入了后半生。余下的昭华,像拧紧的发条,开始以倒计时的紧迫,一点点释放着活力与生机。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砰然一声倒下,再也动弹不得。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置身于油腻中年的门槛上,回望身后,童年早像沙滩上的城堡,被发浊的潮水冲刷得支离破碎;青春拉着稍稍悠长点的尾巴,却也来不及感慨,终究一去无返。有时很难相信,不知不觉我也到了中年。如同早晨醒来,摸见原本瘦骨嶙峋的身上,也宛然鼓起了一圈肚腩。
前几天,网上有篇热传的冷笑话,说的是70后我们这代人的苦逼人生: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得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房价已炒到无力回天……
我很欣赏这样的冷幽默,但转念一想,似乎也不尽然。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生不逢时,一代人也总有一代人的特殊体验与经历。我们这70后的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因为迟来一步,没有赶上战争年代的烽火峥嵘、上山下乡的动荡不安,也因为迟来一步,错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因为没有风吹雨打的洗礼,所以落得个冷眼向洋的清净。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一啄一饮,岂非也是冥冥的注定。
所以仔细想想,即便再如何黑色幽默与苦逼,人到中年的日子依然要接受现实,一天天平静地过下去。工作生活,养家糊口,赡养老人,照顾子女……四十岁的人生再不是田园牧歌的写意,如影随形的是人到中年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如果说有最大的收获,那便是来自中年心境的变化,从成长到成熟,“不惑”两字,重逾千斤。
走过中年,风花雪月开始一点点回归大彻大悟,年轻时模糊的感性的一些东西,随着岁月的沉淀,渐渐变得清晰,变得理性。脚下还是那条同样的路,却不再像从前那样黄沙弥漫、看不真切。曾经如望梅止渴般吊着自己茫然向前的海市蜃影,也在不知不觉间消散开来,天地间还原为空荡荡的真实、厚重。那些镜花水月一点点还原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淡然,那些从前得舍执著的儿女情长,也终将烟消云去,复归淡泊宁静。
然后才开始学会和生活握手言和,珍惜身边,把握当下。世事花谢花开、云卷云舒,人生沟沟坎坎坎、起起落落,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幸好我们还能够控制自己。哪怕知道远方还有诗歌和田野,却不会再不管不顾地放下一切,舍近求远。外面的世界固然很精彩,眼前的苟且却是实实在在的抱团取暖。看明白了,遥远的五色斑澜,纵然再美也不真切,最实实在在的还是握在手心里的那一粒细沙,还是那璀璨星河之下那为你点亮的一盏灯火。
当一切蹉跎终成往事,该如何不如且就如何。放开束缚,用一颗感恩的心,承认现实,接受现实。脚下还是这同一条路,却也是唯一一条你亲身经历的路。你从远方走来,沿着脚步的方向,一路行进,经历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得舍着与众不同的得舍,这就是属于你的人生,属于你的真实的一切。
正如王小波说的,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似水流年里去了。
或许,这也叫作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