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从小就喜欢“重来”。下楼梯时碰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楼梯要重新走一遍,心爱的水果掉到地板上了,要找一个差不多的重新削洗摆盘。仿佛人生所有遗憾的事情都可以重新来过,全部格式化,恢复出厂设置,“重来”一次。
跟着旅行团去旅行,有个好处,与那些景点还没来得及建立感情,就一拍两散,全部的泛泛之交,毫无负担。但同时也寡淡无味。我和川贝的旅行很不一样,用心用力,处处留情,每天都是天雷地火,搞到整个记忆,又美又伤。当我们偶遇一个喜欢的地方,我们会修改行程,宁可错过其他,只为多留一会。我们喜欢的地方,会反复去反复去,不断“重来”又“重来”。比如,罗马的万神殿。
早在去罗马之前,川贝就非常喜欢万神殿了。当时他四岁,刚刚迷上建筑。我非常喜欢一部叫《天使与恶魔》的电影,改编自丹布朗的小说,那完全是一本罗马观光片。我在家里反反复复地放,川贝也跟着我反反复复地看,电影里他最喜欢的,就是圆鼓鼓、实墩墩、穹顶上有一个大眼睛的万神殿。
万神殿是喜好欧洲十五日精华游的速食游客不会去的地方,外形上太低调,哪个角度都拍不出好看的自拍。它的不凡需要走近细细琢磨。万神殿是整个罗马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代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当时中国历史,正书写到西汉。万神殿最初是用来供奉古罗马众神的。在天主教成为欧洲的主要信仰前,罗马人有自己的神系,来自古希腊的影响,和很多古老文明一样,信奉多神。万神殿的拉丁文名字是Pantheon,pan指全部,theon指神,万神殿供奉的是古罗马全部的神。有趣的是,它后来成为了罗马第一座天主教教堂,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古罗马众神们的神龛,它们全部空空荡荡,犹如岁月无声的浩叹。在这座2000多岁的建筑里,长眠着一颗文艺复兴时期的璀璨巨星,那个在最灿烂的年华里猝然而逝的天才,拉斐尔。万神殿,是隐匿在罗马浮世绘里的扫地僧。
在罗马的日子里,我和川贝住梵蒂冈的民宿,离万神殿的距离不近。但我每天都会推着童车带他去万神殿,上午去,下午去,晚上关门了还要去。在夜风中坐在那些西汉时期的巨大柱子下,抬头看看顶上2000多年前的拱券,人会突然变得谦虚起来。几十年的岁月,是时光的浮尘,没有什么资本值得骄傲。川贝最喜欢看万神殿穹顶上的大眼睛,嘴里讲不出来,小手指戳来戳去,戳来戳去。罗马少雨,所以才会有那样一个大大的天窗,要是在上海,那样的窗子,里里外外一定长满了小蘑菇。听说每年的圣灵降临节,会有漫天的玫瑰花瓣从大眼睛里洒进来,绝美的画面。我脑补着我和川贝在玫瑰花雨下的情景,川贝的小手指激动地戳过来,又戳过去。
于是,我们“重来”又“重来”……直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旅行如此,人生亦是。总有一天,川贝会明白,很多事很多人,擦肩而过,便再也没有办法“重来”。生命的大江大海,充满了无法“重来”的遗憾。相聚相失,如同阴阳的两面,悲欢,离合,浮沉,聚散,两边总是搭配着来。
川贝旅行中画的万神殿
万神殿的大眼睛(网图)
每年的圣灵降临节,会有漫天的玫瑰花瓣从大眼睛里洒进来(网图)
万神殿老照片
万神殿结构图(网图)
拉斐尔之墓,本人拍摄。
本人廉价手机不认真拍旅行照系列之《万神殿之浮光掠影》
本人廉价手机不认真拍旅行照系列之《川贝在万神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