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复旦教授钱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来优秀孩子的!”(https://mp.weixin.qq.com/s/Wd5r10ZgbZRMZT0ebTI3Pw),对此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7786/85835579841c0781.jpg)
01
我觉得打、骂、罚是教育手段,除了打、骂和罚就没有其他的教育手段了吗?不打不骂不罚并不代表不管教;我们可以说不管教培养不出优秀孩子,说“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来优秀孩子的”就有点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的意思了。
三字经里的“养不教”,“教”应该是教育、管教的意思,而绝非惩罚;中国古语“严师出高徒”,靠的是师傅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严格是其中一方面,况且“严格”并不等同于“惩罚”。
没有哪一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是说惩戒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必要条件的,反而“润物细无声”是教育的高境界。梁启超9个子女都是才俊,他的教育理念是“对孩子表达爱”“ 鼓励大于评判”而不是打骂.....
我们现在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尊重理解为前提,用非打骂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而非一贯让步;我们是在探索除打骂以外的有效管教方法。“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是新的教育理念,其不成熟性决定了难免会出现实践上的偏差,导致很多只注重“快乐”的案例,这并不能成为要继续推行过去的打骂教育的理由。
02
现在全球都在推广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尊重孩子、尊重生命,它指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生命力具有无穷的力量,教育者要让儿童通过这种力量获得自然地、自由的发展。
而蒙氏教育法培养出了很多知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信文明于世......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Google搜索引擎创始人布林和佩奇、亚马逊创始人 杰夫 贝索斯、美国第42任总统 比尔·克林顿一家、微软公司创始人 比尔·盖茨,他们都曾毕业于蒙台梭利学校,他们认为蒙台梭利是他们的思想教育之父,是他们认识之初的导师......
蒙氏教育法提出:
心里冲突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层次的冲突,它源自人的本能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如,一个人必须去适应某种环境,但这可能与他自己的意愿相悖。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冲突,这种冲突出现在童年的记忆中,它不同于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它是儿童与母亲或其他成人间的冲突。成人身体上、心理上难以治愈的疾病,都要考虑其童年时期的经历。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使用了“压抑”这个词,借此指出了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个儿童如果不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那主要是因为儿童受到了成年人的压迫。
成人认为自己是儿童的创造者,他们只是在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塑造儿童。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成人很容易变得自私,喜欢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控制孩子,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一切,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判断孩子言行的正确与否,并把孩子看作心灵空白无误、有待承认去填塞的容器。
我们会对有意识犯的错感到内疚、痛心,而对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却不置可否。我们潜意识里会把自己当作标尺衡量儿童的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儿童的举动一旦偏离承认的方式或标准,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没被要求马上改正。
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成人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是儿童创造者而不自觉地控制儿童行为,如果我们再强调“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来优秀孩子”,那么我们潜意识里面对儿童控制的观念就不会被唤醒,就更加剧了成人的专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77786/cd7e50277e721c86.png)
03
成人不会对父母、配偶、朋友、陌生人发怒,对孩子却是可以,除了有时候觉得担负着教育的责任之外,也因为对孩子发怒的成本很低,更不会感到内疚,“我是你妈妈(爸爸),我管你是为了你好”、“不管我用什么方式管你,都是为你好”。
成人也是从儿童成长来的,我们却变得如此健忘,当我们变成大人,就忘了小时候的我多么渴望被理解和尊重;这很类似于社会上有些穷人会指责富人为富不仁,但如果他们变成富人,也会为富不仁。
我高中同学老D上高中的时候坐我后桌,他学习不好,去问学习好的人问题,经常会被嫌弃“这都不会”,他经常嘀咕“我要是会还问你啊,我要是学习好,谁问我题,我绝对给他好好讲”。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体制内,混得很不错,在老家城市的同学圈子里肯定是排前三了;据说,同学聚会时,他已经有点自视甚高,瞧不上别人的感觉了。上学的时候,大家拼学习成绩,那时候他是“弱势”,于是指责成绩好的同学;工作后,拼的是赚钱能力,他成了“强势”,他同样是瞧不上弱势。还有,职场中议论升职同事“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他自己当了领导一样趾高气昂。
怕强凌弱是自然界所有动物的共性和生存法则,也是人性的弱点;但是人类如果标榜这是自然法则,不求改善,那人类文明将不会进步。社会对孩子的尊重程度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因为他不只顺应环境,还有意识的改变环境,追求精神进步,这才有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追求新事物新概念的过程中,当然会发生错误。比如我们反思过去的教育,提倡快乐教育,而只理解为快乐至上,而忘了教育;我们主张“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却事事和善,忽略了要用坚定地态度帮助孩子适应社会和环境。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迂回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对过去教育的反思和部分否定,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作为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固然是迂回曲折的,即使教育水平倒退也是为了发展和前进,因为倒退也是前进中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