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故事
在上海农村生活是怎样的体验:稻田、池塘和游乐园

在上海农村生活是怎样的体验:稻田、池塘和游乐园

作者: 乡村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9-14 11:38 被阅读0次

一提到上海,我们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高楼林立的陆家嘴CBD,金碧辉煌的外滩建筑群,五光十色的娱乐场,总之就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现代化大都市,跟“农村”“农民”“土气”之类的词完全搭不上边。

实际上,在上海这个总面积不足七千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错落分布着一千五百余个村委会,串联起整座魔都不可或缺的命脉要地。

就在今年9月初,我从杨浦区出发,倒了三班地铁,辗转34站,再加上半小时的打车里程,总计历时两个半钟头,在跨越70余公里后终于到达此次目的地——奉贤区拓林镇下属的迎龙村。

村子的西南与金山区相邻,距离南边的海岸线直线距离也不过十公里,是个典型的上海远郊农村。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不是只有高楼大厦和钢筋混凝土的地方才叫上海,极目远眺满眼农田、荷塘、芦苇的地方也叫上海。

入秋的江南收敛起无边的燥热,在绿植作物的环绕下更觉一分清凉。遇见李阿公的时候,我正走过一排整齐的两层小洋楼,红顶白墙,别有一番江南韵味。

李阿公微躬着背站在楼前的一畦菜园里,正在竹竿撑起的茂密瓜藤里寻找成熟的丝瓜,瓜架下种着不喜阳光的蒜苗,旁边则是辣椒秧、鸡毛菜和小葱,四周还有七八棵高大的玉米树,巴掌大的菜地得到了最大化程度的利用。

见我走上前,开始李阿公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戒备与迟疑,在我表明想要了解上海农村的来意后,阿公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谈话也逐渐变得欢快起来。

李阿公56年生,今年已经65岁了,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是土生土长的迎龙村人,大致能听得懂普通话,但自己讲就有些费劲了,还好有身旁的村委会书记全程担任翻译。

“喏,那个就是我家。”顺着李阿公手指的方向,我发现就是正对着这方自留地的小洋楼,在与隔壁户之间扎起的竹篱笆上爬满了蔷薇花。

和中国农村普遍老龄化的现状相比,迎龙村的状况也是如此。谈到这里,书记的语气明变得严肃起来,“村里两千多的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就有一千多人,基本占掉一半,住在村里五十岁以下的人口都比较少。”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医疗教育资源和更便捷的居住环境,头也不回地从乡村大批涌向城市。

那么对于奉贤区的人们来说,宇宙的中心就在南桥,这块面积仅占全区十分之一的地区,汇聚着全区一半以上的人口。以至于流传出这样一种说法:奉贤区分为两种地区:南桥地区和其他地区。

事实上这种说法也得到了验证:在迎龙村办公的村委会成员全部住在南桥,每天开车来上班。

交通是相当便捷的,这里距离南桥的最南端不过十公里,开车二三十分钟便能从大片的农田驶入繁华的商业街区。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贺雪峰在《治村》一书中提到过,在上海的农村调研半个月后他发现,与中西部地区拿误工补贴的不脱产村干部而言,“坐办公室成为了上海村干部的主要工作方式,按时上下班也就自然而然”,核心就在于“村干部的职业化”,这种稳定性与职业化必然导致村干部的规范化。

此外,苏南和珠三角的农村也是这样,这里的前提是地方政府拥有很强的财政实力,能够通过高工资确保村干部体系的稳定性。

但不同的是,在迎龙村,大多数老人已经退出农业生产,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承包给村里13-15个大农户集中种植,从插秧到打药水、施肥再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用书记的原话说就是,“以前十个人干一亩地也要干半天,现在一个人干十亩地也不要太久嘛。

”我想起在进村的路两边,便有成片的稻田,约莫长到没过膝盖的位置,有的还是青油油的,有的稻尖已经抽出了点抹金黄,似乎在提前放出丰收的消息——这便是晚稻和中稻的区别。

即便如此,这里的农业生产似乎也面临着某种困境。在迎龙村约四千多亩的耕地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便是水稻,而非我想象中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事实上,这里也曾尝试种植过葡萄、花卉的农业路径,但因为缺乏配套设施和产业集聚而作罢。

而在距离上海市区较近的闵行区、宝山区和浦东新区,相比之下有着更为优越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农林牧渔产业,为市区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的瓜果蔬菜和蛋奶产品,承担起了“菜篮子”的角色。

当然,并非说“粮袋子”的职能不重要,但是逐年走低的粮食收购价格却也在打击着农户的种植信心。“现在村里水稻的亩产量可达到每亩一千斤,稻谷收购价却已经连年下跌到1.4元/斤。

对于大面积集中种植的农户来说,粮食价格一分一毛的变动,都会对收入盈亏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位80后的村书记微微皱起了眉,脸上浮现出矛盾、困惑和忧虑。

在走过一系列弯路后,书记正带领村民走在生态旅游的新赛道上。掌舵的船夫身着白色的民俗上衣,腰间系着根红腰带,身体跟随摇橹的节奏有规律地韵动起来,木质的小船在泛开的波纹里稳步前行,船上分坐两侧的六位游客,正在热切地和另一只船上的伙伴们挥手招呼。

“喂,你们快上船呀!”

“再不快点我们就先走一步啦!”

这是村里新开发的摇橹船特色项目,此外还有草地迷宫、皮划艇、休闲垂钓、大锅灶头饭等,简直像个小型的“乡村游乐园”,格外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在拓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诸如船夫、厨师、保洁之类的工作,赋闲在家的人们实现了家门口的再就业。

这不,李阿公的老伴就在灶头饭项目上担任掌勺的农家阿姨,扎上白围裙,换上白袖套,戴上厨师帽,大厨气派呼之欲出,别提有多专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上海农村生活是怎样的体验:稻田、池塘和游乐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xc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