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孩子无法无天,然而部分教师不敢管,家长也舍不得管。为什么现在有些家长不敢管学生了?我觉得一大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过分溺爱和纵容。因为,家长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在严格与关爱并存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
林则徐留给其后人这样一个家训: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显然,林则徐这是在告诉后人,给孩子留钱,不如教育好孩子成为有品德、有才能的人。如果孩子没教育好,留再多的钱,反而会害了他们。
假如一个人背后有优渥的家庭托底,他在人生起点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拓展见识和开阔眼界,有更好机会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一人的成败不在于他走了多长路,看了多少风景,见了多少大人物,而在于内在的沉淀、健全的人格品质。只有精神基础打得好,才能让物质条件的利用率最大化。
大家普遍认为,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愚昧的父母,都想多挣点钱,给孩子拼一个好未来。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常常以为,只要让孩子“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学校有老师教导,自己在教育上放纵一点没有关系。但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后果,需要未来几十年慢慢弥补。
智慧的父母,则更注重孩子的人格教育。通过培养孩子自我认知,独立思考能力,情绪管理,塑造孩子有远见的性格和行为。
首先,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就是形成人格的核心。思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不行,那么他的行动就真得不行。反之,那些坚信自己具有“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就真得会变成一个“担当大任”的人物,进而让别人认同你,追随你。
其次,注重提高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孩子才有能力深入分析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面临困难和压力,也能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行动。
最后,教育孩子要有远见,不能将目光锁定在现状上,善于超越自身的局限,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对世界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这种远见,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为来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丰富物质,而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精神熏陶和价值观的传承。这些软实力将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最近正三刷《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感触颇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