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做过两件比较自虐的事:一是连续21天每天行万步,另一件是连续21天写作。这两件事最后我都完成了。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21天效应的说法。就是一个动作或想法连续反复进行21天,就会得到巩固,变成一种习惯。
在21天万步和写作后,至今我仍做不到每天坚持。但运动和写作却已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两件事,每周我都会保证一定的时间来做运动和写文章。
我从来都算不上自律,但我很自豪能完成连续21天行万步和写作的任务,从而养成两个良好习惯。一个不自律的人是怎么做到的,你们一定很好奇吧?
一、一起行动的伙伴
首先要在一个圈子里,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在做这件事,那么大家就能形成互相监督和比较,促使你行动不间断。最好是10人以上,人数太少容易整个团队垮掉。
21天行万步是参加某个运动品牌球鞋的推广活动,一个微信群里聚集了好几百人。21天写作则是某个公共号作者发起的活动,参加者达到近四十人。
好几次因为工作太疲倦或是懒癌发作,不想去走路或写作时,看到群里伙伴们积极踊跃参与的状态,就会赶走自己的疲倦和懒惰,立即着手行动。
想想当年在学校跑800米,大学里准备考研复习,想放弃的时候,还不是周围的伙伴带给自己的激励。别人行,自己为什么会不行呢?
在你准备开始一项行动前,真的需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鼓励,一起前行。
二、结果及时反馈
凡事只要行动了,无论好坏,都会有个结果。对于结果,要非常清晰,能及时反馈给自己或他人,同时也是一项行动的证据。
行万步活动时,组织方要求大家每天把完成的步数记录发群里展示。现在计步的方式很多,手环、乐动力app或是微信运动都很方便。
写作活动是让每人在简书上开一个账号,每天写完在群里分享链接,标题在写接龙清单。这样就很清楚看到谁写谁没写。
现在各类效率app和平台众多,大家在开展行动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有效便捷记录行动结果并及时反馈。
三、有一定的奖惩
在开始养成一个习惯前,就设置好对行动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能有效保障行动的持续进行。
行万步活动,我提前付了200元活动押金。坚持完成21天就可以获得一双市场价900的运动鞋,押金退回。如果没有完成,押金就不能退了。
在那个21天里,有几天是雨天,无法去室外走路,我就换好鞋在室内走,比平时多花好些时间。
写作活动也交了60元的押金。每周统计后,哪天在简书里断了更,组织者就扣掉20元给群里小伙伴发红包。坚持写完21天,那么60元押金就全额返还。
因为想获得物质奖励,或是避免经济损失,都让我在两个活动中走到了最后。
伙伴、反馈、奖惩,这三点,都可以好好利用,去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它成为呼吸那么自然。
关于好习惯养成,还有三点注意事项,也是我亲身体验的总结:
一、符合自己需求的
好习惯有很多:早起、阅读、写作、学英语、演讲、运动、早睡........
我觉得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像学英语这件事,我之前花了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在这件事上,但坚持几年以后,工作、生活上几乎用不上。偶尔要用英语时,也足够可以应付了。所以像学英语上,我不会执迷不悟地去养成。
要养成的好习惯是对你来说是重要而不紧急的,虽然一时半会可能看不到好处,但对你的未来收益是巨大的。
好习惯因人而异,对别人好的对你不一定有用,不要跟风。
二、习惯的内容要合理
无论是走万步还是写作(每天500字以上)活动,我是充分考虑了自己的作息和活动所占的时间,再三权衡后,觉得可以完成才参加的。
也有一些活动,如每天读一本书,我觉得自己时间上做不到,而且读书的意义在学以致用。每天一本书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我果断不会参加。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习惯的内容要量力而行。每天进步一点,一年365天就会产生大的改变。但如果你一天就想吃个的“大胖子”,没几天你就坚持不下来了。
三、每次只养成1个习惯
不要同时开始2个或2个以上行为的开始,因为最后可能你一个都没坚持下来,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在1个习惯养成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另一个行动。一年时间里如果能养成2个好习惯就已经很不错了。
阅读是我想养成但至今为止一直没养成的习惯,所以最近我报名参加了种子读书服务的“100天治好你的不读书活动”,正好也符合我上面说的几点。
希望100天后,我再来分享这个活动的心得。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下载种子习惯app了解一下。
欢迎大家在最后留言,探讨好习惯养成的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