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多伦路鸿德堂附近路边有一尊真人大小的铜像,身穿和服,双手放在膝前,躬身施礼,笑容可掬,他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作者蔡志松。
内山完造1916年来到中国,1917年在四川北路余庆坊弄堂口开办内山书店,书店于1929年迁到今山阴路11号,一直经营到1947年,他居住上海31年。
鲁迅于1927年10月5日从广州到上海,住处在内山书店附近的景云里,第三天去内山书店买书,与内山完造相识,开始了十年的友谊,一直到鲁迅逝世。
内山完造是基督徒,书店开始时主要出售基督教书籍,后来增加出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等进步书籍,书店逐步成为进步文艺青年聚会和讨论问题的场所。
1933年,鲁迅被国民党通缉,在书店内避居25天,还通过内山完造的帮忙,到拉摩斯公寓和朋友开办的花园庄旅店等处避难。陈望道、欧阳予倩、田汉、郁达夫、郭沫若、沈雁冰、柔石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都是书店的常客,也得到过内山完造的各种帮助。
内山完造和鲁迅等人的友谊,被国民党文人仇视,他们捏造内山完造是日本特务,目的是诽谤和打击鲁迅。
《文艺座谈》是一直与鲁迅打笔仗的国民党文人曾今可等主办的刋物,1933年第一期上登载一文《内山完造书店小坐记》,文中说:“内山书店是日本浪人内山完造开的,他表面开书店,实在差不多是替日本goverment做侦探,他每次和中国人谈了什么话,马上就报告日本领事馆。这也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了,只要是略微和内山书店接近的人都知道。”文章作者白羽遐是个化名,一般认为就是曾今可。
鲁迅当然非常生气,在《“伪自由书 ”后记》里作了辛辣的抨击:“至于内山书店,三年以来,我确是常去坐,拣书和谈话,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谓文人相对还安心,因为我确信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却不做侦探;他卖书,是要赚钱的,却不卖人血;这一点,倒是凡有自以为人,而其实是狗也不如的文人们应该竭力学学的。”
由于内山完造帮助进步人士而被国民党仇视。抗战胜利后,1947年内山完造被遣送回日本,书店等财产都被没收,只穿了一件对襟毛衣回国。
内山完造回国后不久,就开始从事同新中国的友好事业,反对日本同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参与创建中日友协。1959年9月以中日友协副会长的身份访华,因突发脑溢血于20日病逝。根据他的意愿,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内山完造一生的主要时间都生活在上海,同情和帮助中国民主进步事业,从事中日友好工作,屡遭污蔑和打击而不退缩,是中日友好的“先驱”和“坚实的桥梁”。他留在人们心中的,就是多伦路上那个铜像的形象,“简单、纯粹、善良”(鲁迅语)。
2024年1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