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二爷是如何被推上庙堂神坛的,还是多个行业的祖师爷?

关二爷是如何被推上庙堂神坛的,还是多个行业的祖师爷?

作者: 清林剑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9-23 19:11 被阅读0次

中国历史上有几千的功臣名将,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一名将无疑是关羽,因为关羽不仅仅是一个古去的名将功臣,而是神将的代表。并且还是很多个行业的祖师爷。当然了,有神化色彩的名将功臣也有很多,比如姜子牙啦,张良啦,刘伯温啦,但在民间崇拜的众多神将当中,可以说关羽绝对是拥有最广泛的民众基础的神将,没有之一。

关羽呢,我们都知道,本是三国时期刘备的手下大将,五虎将之一(无史实记载,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一生忠于刘备。曾经被 曹操俘虏,后来还是跟着刘备,刘备入西川的时候,关羽奉命镇守荆州,后来被曹操和孙权联合偷袭,败走麦城,被俘后杀死。

我们来分析一下关羽,关羽在正史《三国志》里的传记不多,也就几百个字而已。后人研究正史的,对关羽的评价也是一般,大多是说其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等等,论及战史,论及对国家的贡献,论及最后的结局,都并不是很强,能排上号的,也就是忠义二字。那么关羽是怎么凭着一个忠义,就成了中国民间甚至官方最重要的神了吗?

其实,把关羽推向神位的,关羽靠的就是自身的忠诚信义品质,当然,也于还有历代统治者的对忠诚信义的追求,然后力捧有关。

关羽起初没有被人神化。他死了以后。因为无法收尸,刘备下令在成都修建一个衣冠,以便定期哀悼和崇拜。刘禅当皇帝时,给关羽上了一个谥号“壮缪”。

在蜀国,人们也并没有把关羽当做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神,和其他死去的将领,如张飞,赵云等一样,都只是有功之臣,他们死了,儿子袭爵而已。至于坟墓或衣冠冢,其他的将领也都有。突出不了关羽的与众不同。蜀国沦陷后,蜀中地区对关羽的崇拜随即也就消失了。

但是,在荆州,关羽的丧生地,关羽却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原来,关羽被杀后,荆州当地的人民担心关羽会来报仇,于是他们为关羽在当地也修建了一个小土墓,向关羽表示敬意。这时的崇拜不是为财富祈祷,而是为和平祈祷,并希望关羽不要怪自己。并且,因为击败关羽的吕蒙没几年也死了,所以,当地人们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就是关羽死后,化成了幽灵恶鬼前去复仇,把吕蒙整死了。这也是荆州当地人们害怕关羽的原因之一。

这时,关羽还没有进入神坛,相反的,百姓们把他奉为恶鬼。正是由于人们对鬼的恐惧,在当地的百姓心中,关羽的塑像也是丑陋可憎。而且,也仅仅是荆州地区的百姓会偶尔拜一拜而已。

推进到唐朝,最初,关羽还是没有得到朝廷和民间的普遍认可。唐朝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明皇李隆基建造武庙。供奉的主神是姜太公,副神是西汉开国谋士,武庙共有11人入祀,蜀国倒是诸葛亮,但是没有关羽。

直到几十年后,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的规格相当。也就是说,把武庙和文庙并列了。这以后,开始把关羽也列为名将进行供奉了。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开始往武庙里加人了,增加了古代的64位将领进来,称为六十四良将。这个时候,关羽,张飞等被加了进来。但同样的,三国时期的,周瑜,邓艾也都加了进来,关羽还是并不突出。

五朝十国在成都建立有后蜀政权,仅仅只是追封了诸葛亮和张飞为王,根本未提及关羽。也可以看出,关羽此时还是未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

到了北宋初期,关羽的地位甚至一度下跌了。宋太祖赵匡胤到了武庙以后,对一些人入祀很不满意,比如白起,竟然杀降,比如吴起,杀妻求将,太不应该了。包括关羽,不得善终的人,也能进来?不应该! 于是,在宋太祖的要求下,关羽等一干人都被撤出了武庙。

可以说,在关羽去世后的800多年来,关羽一直未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他作为恶鬼,寂寞的游荡了800年,没人关心他。 但是到了宋徽宗时期,情况开始有了变化。

宋徽宗时期,崇宁二年(1103年),山西解州暴雨,导致盐池水涨,采盐不成,盐税收不上来,地方官忙急报朝廷。信奉道教的徽宗听报,便询问道士徐神翁该怎么办,徐回复说:“这是有孽蛟作怪,必须请张天师来收妖。”徽宗便派人赴江西龙虎山,去请张天师来京。 

这个请的过程中呢,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使者洪太尉,不小心把龙虎山镇压的108个恶魔给放了出来。于是就有了梁山好汉反宋的一段故事。

张天师来了之后呢,作法降妖,说是请来了关羽帮助降服了孽蛟,最后张天师还作法让关羽现了身。宋徽宗高兴异常,然后给关羽上封号“忠惠公”,这是关羽第一次被皇帝上封号。

这以后,就开始有点收不住了。封号一个接着一个的上到了关羽头上。

由于宋徽宗自己的无能,国内到处都是起义的,北边也有一个崛起的强敌金国,威胁宋朝。宋徽宗想不到一个繁荣国家,增强军队的更好方法。只有大兴道教,自称为元子太孝皇帝,并让朝臣称呼他为道教皇帝。希望得到关公众神的祝福。他执政了24年,关公获得了四项表彰,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到“武安王”和“武安义王”。

这中间,也有一个推手,就是道教,在道教里,把关羽率先列为了神。后来,佛教也把关羽拉了过去,也列为了神。

到了南宋,因为此时更加的偏安一隅,对于忠臣良将就更加的渴望,于是继续给关羽上封号,于是建炎二年(1128年),把原来蜀国时的壮缪加上了,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过了几十年,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 又加上了英济二字,封为义勇壮缪武安英济王。

到了元朝,继续给关羽上封号,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关羽再被封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

这个时候,由于宋元时期的评书,戏曲的发展,三国以及关羽的故事开始成为评书,戏曲的主角,其忠贞的形象符合百姓对于忠臣的要求,迅速的成为民间全民皆知的一个古代名将。并且由于评书,戏曲的演绎,还给他加了无数的神话色彩以及细化的故事情节。再加上,两大宗教的加持,关羽开始成为全国范围内,民间的普遍知道的一个神了。

到了明初,一本书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那本书就是《三国演义》,罗贯中吸取评书,戏曲以及正史里三国的描述,写就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出现,丰富了关羽以及其他三国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关羽成了忠贞这个词独一无二的代表。这也给了朝廷进一步加封关羽称号的理由。

于是,在明朝,又四次对关羽进行加封或改封。明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 先是尽去宋元追封,恢复“前将寿亭侯”封号,到了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找了一帮文臣考正“汉寿亭侯”封号。到了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 上封号“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继续上封“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崇祯三年(1630)上封号“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这时候,封侯封王已经不过瘾了,直接封了个帝,伏魔大帝以及天尊的称号,在官方真正的把关羽推进了神的行列。

宋明时期,民间已经开始小规模的建有关帝庙了,但这时的关羽是和岳飞放在一起供的,称为关岳庙。

到了清朝,满族骑兵文化人较少,什么《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都看不懂,但是《三国演义》小说却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清军上层的人,拿《三国演义》当兵法书来用。关羽的形象在清政府高层也得到了大规模的认可。

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崇关羽。而关羽在小说中的形象对于满清希望的民众形象吻合,当时统治者就希望民众将关羽对于兄弟的“义”放在首位,将民族大义放在次席。而岳飞等抗金名将,会让百姓想到抗清,所以在满清初期,把关岳庙里的岳飞撤掉,保留关羽(到了清中后期,才又慢慢的把岳飞请了回来)。开始给关羽独一无二的供奉。

同时,朝廷继续对关羽进行加封,有八个皇帝先后十三次封谥关羽,将关羽终于推至武圣的至高地位。顺治九年(1652年) 清朝刚入关不久,给关羽上封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上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十八年(1813年) 在关羽的封号上加封“仁勇”,道光八年(1828年) 继续加封“威灵”,咸丰二年(1852年) 又加封“护国”,咸丰三年(1853年) 加封“保民”,咸丰六年(1856年) 加封“精诚”,咸丰七年(1857年) 加封“绥靖”,光咸丰一朝,就加封了四次。到了同治九年(1870年)加封“翊赞”,光绪五年(1879年) 加封“宣德”,最后在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关羽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足足26个字。

因为清朝朝廷推崇关羽,也鼓励民间兴建关帝庙,于是,关帝庙就在民间大量的被兴建。这种推崇在清中期终于达到了巅峰。清朝的历代帝王庙中,还直接给关羽设立了一个庙中庙,独享香火。到了清朝中叶,据考证,国内的关帝庙超过了30多万座。当然了,这不仅仅是清朝官方的努力,很多都是民间自发修建的。关羽终于在各方的推动下,成了千古第一“武圣/武神”。百姓对于其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被人们盛赞为‘千古一圣’的孔子。

百姓各界希望能够通过供奉关羽得到保佑。于是,有多个行业开始衍生出把关羽作为祖师爷的行规。

商人因为信奉以义致利和诚信的观点,纷纷在商会建造会馆供奉关羽,其格局与关帝庙如出一辙。如今,许多商铺、酒店依旧供奉着关羽,已然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

关羽成为剃头匠的祖师爷,民间的说法是因为清朝有一个剃头匠,因为十分崇拜关羽,于是在自己的店铺门口立了个牌子,上面写道:“试问天下头颅几许,且看老夫手中大刀”,颇有关二爷勇猛的气势。这件事渐渐被人知晓,久而久之关羽为剃头匠祖师爷的说法慢慢也就传开了。

关羽还是黑道的守护神,因为混黑道,也讲究信义二字。有意思的是,白道里,也把关羽奉为守护神,白道同样需要讲究信义二字。

同时,关羽还是物流运输业、车船业,票号,手工业行会等一系列觉得需要信义立足的行业的祖师爷。

关羽还是财神之一,为武财神。

时至今日,其实民间关羽的形象和意义,早已不是历史上的关羽的真实模样了。如今关公文化更多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种,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需求。

本文参考文献《史志学刊》,《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关岳庙中关帝介绍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二爷是如何被推上庙堂神坛的,还是多个行业的祖师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go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