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历史典故。说的是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得胜回来顺便灭了虞国的故事。
晋国三年前用名马美玉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三年后再次向虞国借道。大夫宫之奇看透晋献公的野心,力谏虞公,虞公不听,答应晋国使臣。
晋国灭了虢国回归,部队驻扎在虞国,将领一看,得,部队修正完毕顺便灭了虞国。
晋献公灭了虞国,却不废虞国的祭祀,还把虞国的税收上交周王室。这个举动当然不是因为心中有愧,而是做给周天子及其天下诸侯看的——我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文章结尾很有意思: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意思就是:经文记载“晋人执虞公”,是怪罪于虞国,并且表明晋国取虞国很容易。
晋献公明明是不讲信用的小人,却因为不废虞国的祭祀、赋税又上缴周王室这种行为,留下不错的名声。
虞公因为错信晋献公这个同宗兄弟而失掉国家,心灵受的打击肯定不小。要是知道后人著述论说如此评价他,会不会气得掀开棺材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