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知道“假虞灭虢”这个成语,高中的时候也听老师解释过这个成语的来历。即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于是晋献公使了一点小手段,成功借虞国之道,出兵伐虢。
以前只知道这个成语,但是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宫之奇,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宫之奇的口才和思辨能力惊艳到。虽然最后并没能成功劝阻虞公,但宫之奇的才能是无法抹灭的。
感触最深的地方可能就是宫之奇关于鬼神的那段论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宫之奇这段话的总体意思就是说:鬼神不亲近个人,只看德行。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人們拿來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晋国如果明其德,使享祀丰洁,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洁就并不能使虞幸免于难。
宫之奇的这段话与我理解中的“近鬼神而远之”是差不多一个意思的,即我们尊重鬼神的存在,我们对此不敢置否,不敢怠慢,所以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令自己心安理得便可。但却万万不可把希望寄于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里,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便是如此,完全听天命是不可行的
宫之奇是个人才,无奈遇到了昏庸的国君,这很可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