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说我没有写过诗词稿,要我多写,这样一来显得我足够有学问,二来投稿投中的概率高。
那我就学学古诗吧,毕竟我会的也不多,学一首,背一首。因为这,现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小朋友有一本,想用他的来着,但是人家很介意我经常使用他的书。再说,儿童版的解释很浅显,需要查的资料太多。
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我决心要好好学习,最好是一天一篇的认真学。这版《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便是《咏鹅》,这首当年我是当儿歌学的,早就会了,过吧。
一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是诗还没学到。那就跳到第二首吧,预支第二天的任务——《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就在易水的岸边,荆轲和燕国太子丹分别,前去刺杀秦王。悲歌响起,壮士们十分愤怒。那时的悲歌是为逝世的人所咏唱的,如今,只有易水的波浪,还像往常一样的深寒。
先看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吧。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之职多次上疏,此举触怒并忤逆了武后,上疏后不久后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被赦免出狱。同年的冬天,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这首诗就大概写于这个时期。
清朝陈熙晋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了骆宾王的一生:“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也。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并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工作中的谈话,在这个社会上,怀才不遇的人太多了。不是你有能力、有才华就可以闪闪发光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