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一个职务犯罪案例,案情极其详尽,才知人的贪欲有多么膨胀,以至于不可遏制。
近日在想,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确实给人提供了一个目标,告诉人们应该要怎么样,但是如何去做确实是一个重大课题。按照传习录的记载,是人经常将自己的欲望捏出来,时时刻刻拷问自己,然后及时掐灭恶念,为善去恶。
这更多的是道德境界的要求。对人无意成圣,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来说,这么去要求无异于天方夜谭。充其量不过是佛家劝人为善的做法罢了。
那么,心学对于我等芸芸众生还有什么用处呢?
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有良知。颇有点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味道,然则心学是否果真能市民阶层立法?还是只是满足道德境界和自我要求高的人的理论需求?也就是说,当我放纵自己,无所谓的时候,不需要良知。正如心学横空出世之前社会之弊病。心学在阳明先生之后,无论学术还是实际运用都没有再现辉煌。只是近代能人强人对阳明先生多有推崇,大概也是满足了自己想要成圣的需要,日本部分人对阳明的推崇也体现了个人英雄的气概。
因此,我得出一个浅显的结论,阳明心学更适合精英人士研读。当年,阳明先生的弟子遭遇盗贼,鼓励对方致良知,盗贼笑道,我良知在哪里?学生要盗贼脱衣裤。盗贼独留底裤不脱,学生说,这就是良知。这个故事,有些禅宗教人悟道的味道,只是不知道故事的下文,恐怕盗贼也很难立地成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