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脆脆的、香香的,在嘴巴里蹦跶两下,唇齿生香。满足着此时的味道,幸福着拥有的时刻。
一包锅巴,牵起了我的思绪,那是曾经久久难以忘怀的味道,留在记忆里的更为香醇。
(一)
一个大铁锅,煮饭粘锅,拿着铲子一下一下的炝下,一片一片的放在嘴巴里,满足地咀嚼着,这是留在厨房的快乐。这是奶奶对孙子孙女的纵容。那个年代,这是最好的零食,最安全的零食。吃饭时刻,总是希望闻到烧焦糊了的味道。可惜为时不多。如今都是不粘锅,再难有那份闲情。
(二)
北方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冬天教室里都是烧煤球取暖的。一路走来,手脚都是冰凉的,麻木的。早到的孩子会帮忙生火或者换一下煤球,还没到上课时间,可以偷着玩会,烤暖了手脚,可以保持好长时间的好状态呢!
那时,裤兜里一定是揣着几把花生,秋天晒干的。放在煤炉的四周烘烤,用手指拨来拨去,等待美食的出炉。二十分钟左右,就会烤熟。有时,几个小伙伴会在路上捡一些铁罐子,装上花生,拿着煤钳子在火上直接,几个人围圈眼巴巴地盯着,等有香气散发,就先深深地吸上几口,闭上眼睛砸吧砸吧两下嘴巴过过瘾,都是咽口水的味道。现在想来,当时怎么就如此和谐,没有争抢,没有哄闹,井然有序,见着有份,大家公平快乐地分享着。今日你来,明日我来,后日他来。
(三)
农村家家都有一口地窖,主要用来储存秋的收获地瓜,冬季,外面白雪皑皑,里面常温。时不时爬进去从地窖里取一些出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冬天的口腹之乐就在于这些食物。记忆中最流行的吃法是挑一些个头小的,蒸熟,然后放在太阳下晒,水分渐渐流失,地瓜变得有劲道,但北方冬季实在冷,食物不热一热是难以下咽的,人们就拿来灶头上炕一炕,有时煮饭时,有时整个晚上,早起蹑手蹑脚,取上几个,放在手里热乎乎,送进嘴巴香甜可口有嚼劲。
(四)
家乡秋季主打的谷物是花生、玉米和地瓜,玉米晒干了就只能等着打碎了,吃碎玉米粥,小碎黏糊糊,每日至少一顿,根据爱好,可以掺上一些面粉,口感更为细腻。我们方言叫玉米糁,百吃不厌,还特别养生。大碎米汁两清,适合大夏天,出门时小火炖上一锅,两三个小时后 进门就有清香萦绕口鼻,口渴可以直接来上一碗清汁,省去了炖汤的麻烦,若是口腹空空,可直接打捞下面的玉米粒,嚼上两嚼,满口的玉米香。真是太好吃了。现在想来,都是一桩幸事。
在南国呆久了,虽适应这边的饮食,但骨子里,家乡的味道总是挥之不去。每年有机会回去,总要把这些个滋味尝上一尝,以缓解相思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