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05550/c8ab4523c93bc016.jpg)
这个关于死亡系列的回忆文写到了第五篇,停笔近两个月的原因是忙碌,还有上一篇引发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重感冒,从2018/12月底持续到现在……我有预感我会感冒,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死亡的惨白和淤紫……还有人心冷漠
昨天和一个朋友讲故事,我回顾自己的一生里,我发现自己所忌惮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路上死气沉沉的感受,我所追求的是死亡的路上留给身后人的那个背影是安静从容地走向死亡,那背影里的寂静孤独一人里有金光灿灿照耀在后背上,生命里这一部死亡纪录片和另一部新生纪录片让我重新审视和总结,我第一次听到别人说“我们的人生是一列开往死亡的列车,结果都一样,那么接受最坏的结果,并改变它”是我最黑暗时期,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死亡的未告别,触摸过死亡的冰冷温度,再亲身经历死亡擦肩而过的幸运。我并不惧怕在一堆干枯的骨头里寻找极具辨识度的第一颈椎骨,甚至捧着自己最爱的人的头颅骨时我内心深处非常平静而喜悦,那是我最后能为她做的一件事情……看见死亡,触碰死亡,到经历死亡,再将死亡写下来让我重感冒了一个月,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心血吧,也是所谓的共情吧,而我主动经历或者被动经历这些可以为正在走在迟暮之年的老人们做一点什么呢?或者是为我自己迟暮之年到来之际提前准备好什么呢?好像我回顾了自己的故事,只找到了一个微弱的答案,我原来抗拒生病去医院不是因为怕针管和血液,也不是害怕医院里独特的冷清清,我是在拒绝那一份独特的气息和人们脸上对死亡疾病的理性,那份理性里大部分是对死亡的无可奈何毫无生机的期待感,因为在北京大学的肿瘤医院里独特的生命之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那是对生命真正的渴望和敬畏。我知道另一个细微的答案是我惧怕的不是生理解剖室的骨骸和尸体,而是病理实验室里福尔马林禁锢的标本散发的味道,生理解剖是对活的探索,而病理报告是对死亡概率的最后一份宣告,可是向死而生的医学中它们两缺一不可,就好像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在一起紧密相连骨肉不剥离。
推荐一下《生命里》《生门》
结合书《西藏生死书》,《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下世道“六道轮回”章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读中阴期的书,暂时不做推荐。
作者我:80后,佛学系统学习四年半,喜欢旅游,做得一手好菜却烧的一锅生饭,会刨土种花插花随意,培训师和寿险规划师。
喜欢我的简书朋友可以给我留言和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