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录,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思维的一般性问题
【思维是什么,思维的研究,理性,逻辑】
第二部分 概率与信念
【概率的规范性理论,概率判断的描述性理论,假设检验,相关性和列连性判断,积极的开放式思维】
第三部分 决策与计划
【不确定条件下的规范性决策理论,不确定条件下的描述性决策理论,确定情况下的选择,效用测量,决策分析与价值,定量判断,道德判断与选择,公平和公正,社会困境:合作与背叛,关于未来的决策,风险】
从基本概念出发搭建内容框架
本书最终要的的一个定义是:
思维=搜索+推论
接着,作者提到了会影响到思维的有:
理性与情感
逻辑(难点之一:对一些前提的默认)
自我欺骗和愿望式思维
选择性暴露(倾向于有选择地搜索支持当前信念的证据)
过度行为信念(倾向于否定冲突证据)
价值冲突
弹性理由
解释责任
压力
小团体迷思(群体中的一致性偏颇)
中性证据不应增加信念强度
有序原则
首因效应
————the end————
以下为个人理解:
信念是与思维相互作用的。我们可以把思维理解为一种判断,这种判断可以简化为对概率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思维或者决策的判断,看成是对事物概率的搜集与分析
会有很多种的情况影响我们队证据的搜索与判断,总体来说,完全理性这一点很难做到。
在现实生活中,不妨将对事物的条条框框的证据列下来,根据作者罗列的一些因素标注,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其实生活中的选择会很多,我自己就懒得思考那么多,考虑越多,决策越难。因此,倾向于简化判断标准,按照自己定义的优先级去做出生活中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