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非常好,每一部分的设计都在指导老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
每个单元或三篇或四篇课文,有时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乱顺序进行教学,但是更的时候是根据课文内容的编排内容来完成。教读课文放在单元首篇,有着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提携引领作用。
今天的教研学习中听课的两节课《昆明的雨》、《动物笑谈》都是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一直都是老师们讨论的话题。段老师在教研中强调,新课标对语文的要求更多的是“情景化教学”和“项目化学习”。这让我想到了刚刚学完的,同样也是自读课文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教学。
上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旁批、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我安排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假如有一天你去爬树,结果下不来了。傍晚时分,你的爸爸找到了你,他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是众说纷纭,打119,把我骂一顿,拿梯子上去把我抱下来……五花八门的答案中,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的想法跟亨特的经历相似。以此来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环节一:默读勾画,复述课文。
提示:勾画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句子。
学生根据勾画内容,理清文章“冒险—遇险—脱险”的写作过程,完成复述。也可以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
环节二:关注描写,探究心理。
提示:胆怯、恐惧—平静—自信、成就(可带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关注每个事件阶段中的描写方法。行为,语言,动作等方面,以及环境描写的对人物心理的衬托和对情节的推动。(关注旁批,如“行为表现,实际写心理状态”,“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等。)
重点分析“脱险”部分,爸爸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从爸爸说话的语气,语言中领会“左脚踩住”——“移动右脚”这一“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过程,从而感悟“我”心理的变化历程。)
环节三:朗读体悟,理解内涵。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提示:这里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
人生启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产生畏难情绪,以致畏缩不前。这是,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将困难和挫折分解,从小事着手,关注近期目标,“走一步 再走一步”,积小步成大步,慢慢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环节四:课堂拓展,写作训练。
提示:嘲笑“我”已是不对,更不该放弃“我”而去。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
导学87页,活动导引部分的微写作。
整篇课文的教学安排,基本上是根据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展开。但是在学生的学情和时间的把握上稍有偏差。最后一个环节的微写作只完成了口头表述。
肖培东老师说,自读课,教师无论选取怎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紧紧抓住学生“自读”来实践和实现,所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学生自读。一句话,自读课姓“自”;自读课教学,应该导引到“自”的本位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