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张,我们打车前往南岳山。
司机大姐特别热情,直接把我们送到半山腰上,说是从那里上山是最好的。
下了车,顺着大姐指的那条路,我们沿阶而上。宽宽的石阶,两步可以并作一步,不多时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山上植被繁茂,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树木,走在石阶上,放眼向四周望去,竟然什么也看不到,石阶两旁只有密密麻麻树丛,我们的视线完全被厚厚的丛林所遮挡,根本不知道石阶之外有些什么东西。
山上游人不多,四周略显寂静,还好有迎面偶尔走过的游客让我们心有所安。就这样,我们如盲人摸象似的登着南岳山,直到行至山腰一处平坦之地,有专供行人休憩的凉亭,我们纵目四望,才看到山下及周围山丘的情景。站在那儿,霍山县的全貌呈现在眼底,城区规划得非常整齐,只是受周边山势限制,县域面积也就不能奢望了。登高望远之下,心情极其舒畅,视野极其开阔,空气极其清新,之前因环境静谧而生出的胆怯也一扫而光了。
小憩之后,继续前行,两旁依然是遮挡视线的树丛,但已经知晓周边景物,没了顾虑与担忧,浓浓的厚厚的丛绿竟觉十分可爱起来。可不是嘛,走过了祖国很多的名山,见惯了山上的繁密的植被,但似南岳山这般厚重浓密的倒是少见,也许这就是皖西风景的最大特色吧。
回想一下,乘坐大巴途经的舒城、毛坦厂的周边山丘,不都是被厚厚的、绿得发黑的植物包裹着吗?皖西的山多,山上的植被又多,空气质量极佳,生活在此的霍山人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纯净的山泉水,吃着无污染的食品,纯天然的绿色生活环境真让人羡慕呀。
再继续走,果真上面就看到了一座寺庙。我和小蔡快步上前,寺内供奉着一尊尊佛像,到底是何方大神,时隔多日,已经淡忘了,只记得它们龇牙咧嘴、形态各异,是十八罗汉,还是其它神佛,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不同的庙宇供奉的佛像是不一样的。
我们葱登至山的最高位置就顺着台阶而下,司机大姐说山上有三处寺庙,想来另两座庙宇就在其它山峰吧。
走着走着,到了空旷之处,再度远望时,才发现刚刚攀登的并不是南岳山的主峰、最高峰,远处还有很多个山峦,貌似都比刚才那座高,此情此景,还真应了那句“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古语。愚钝的我们走了很长的路,也没有看到第二座寺庙。
继续沿着石阶而下,方向感极差的我们,貌似翻越了两座小山丘,眼瞅着就是下山的道路了。好吧,没想这么早下山的,本间是想去看看另两座庙宇的,却不巧走了下山的路,哎!
不多时,我们就到了山下,但不是上山时的路口,应该是南岳山的正大门。门楼修缮得有点儿气派,大门前还有个小型停车场,绕了半天,我们只是回到了其他游客的起点位置啊。已然如此,尽管还有尚未游览完全的遗憾,我们也只能就此打道回府了。
回府的道路也并不顺畅,沿着宽敞的山间公路即可到达入住的宾馆,由于都是下坡路,之前下石阶时,我们好好体验了一把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俗语,两条腿就已经开始发抖了,如今走到公路上,原以为双腿可以正常行走了,谁成想只是症状略减,依然抖个不停。
好吧,我俩就在双腿的战栗中艰难地沿大道而行。不多久,就看见路边的小山丘上有一个旧旧的小庙,它应该就是之前我们极力找寻的那第二座寺庙了,可惜双腿抖索着的我们已无心欣赏一座不见经传的庙宇了。
我们拖着两条不听话的大腿继续前行,终于看到远处山上的观音庙了,当然,我们仍是望庙兴叹,再次放弃了观赏的机会。
好吧,说是游览南岳山,其实我们只游览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只有五分之一,抑或更少,权当是来了一场登山锻炼,小景点还是不能有太大期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