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南天柱山风景区,方圆百里的地方,至今还遗存一些吃、用鸡蛋的古老习俗。
天柱山又名皖山(古南岳),皖山溯源,源于山下有个远古的皖国。皖,美好之义。山下之城为古皖国都城,所以称皖城。城西之水谓潜河,城东之水曰皖河。“皖城”在《三国志》《三国演义》及诸多古籍经典中出现频率多。长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地即在皖城之南。绝代双娇大、小乔亦在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
皖山皖城皖水浸透着古皖文化,古皖文化是组成华夏文明的重要部分。本着保存传统文化之目的,经长期搜集,终于将“鸡蛋”相关习俗汇于一炉。
(1)喜蛋
男女结婚时要吃“喜蛋”,表示婚后相亲相爱,一切圆满。
“喜蛋”一般是娘家用“子孙袋”装来的。所谓“子孙袋”是用绿布做成小长袋,在袋底两角处镶两块青布,谐音“亲‘青’眼望六‘绿’代”,挺有特色。结婚当晚拿出来煮熟,就寝前小夫妻俩同时分享。
值得提醒的是,“子孙袋”里只能装七枚生鸡蛋,不能自作聪明,为了防止损坏装煮熟的鸡蛋。袋子里还有红枣、花生、莲籽、米头子。寓意:早生贵子、七子团圆、连理同枝、有头有尾、幸福美满。
(2)火蛋
女儿出嫁时,在火炉里放三个染红的蛋,途中讨火,以蛋换火,叫做“火蛋”。
讨火也非常讲究,选择必经之路方便人家,信誉度好且认为是兴旺的人家。事先约好时间,人家提前准备栗炭火种,送亲队伍一到,由送亲人或媒人接受火种并煽旺栗炭火。用火炉的三枚鸡蛋或外加两包香烟回谢人家,并奉承几句喜气洋洋兴旺发达的客套话。
随着时事的变迁,送火炉一事正在日趋淡化。
(3)养月子蛋
过去生产俗称过月子,亲友用鸡蛋送月子礼,叫养月子蛋。
农耕时代,养鸡生蛋是用来换油盐肥皂,供孩子上学等,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又因粮食少不敢多养,因而送月子礼时,邻里间借些鸡蛋凑成礼数,附上一包红糖两斤挂面,扯上三尺花布,这就是送给过月子人的最好礼物。
(4)滚脸蛋
新生儿三朝,用鸡蛋滚脸,叫滚脸蛋。
老一辈卫生医疗条件差,都是自然顺产,新生儿接受三朝洗礼,产妇娘家人及亲友,三朝都来贺喜。上午产妇蒸完艾水后,接着给新生儿第一次洗浴,剥一枚鸡蛋在新生儿脸上滚一遍。
有待产的孕妇吃了滚脸蛋,也必将预示生产顺利。
滚脸蛋其实有些科学道理,胶原蛋白能吸纳婴儿脸部一些细微碎屑,能保持婴儿脸皮细嫩润滑。
(5)生日蛋
未满十二岁的孩子过生日,吃一个煮鸡蛋,叫生日蛋。
一般都是早上稀饭时煮鸡蛋。为了增加记忆,叫孩子拿着鸡蛋到门角处自己剥着吃。这是一种借口,当年孩子多,只煮一枚鸡蛋,躲在门角处偷偷享用,就是怕引起孩子们争吵。
(6)茶蛋
春节时,用茶叶煮鸡蛋招待亲朋好友,叫吃茶蛋。
为了凑正月待客的茶蛋,聚集整整一个腊月的鸡蛋。正月初一二,用瓦罐煨茶叶蛋,剥开鸡蛋一股浓浓的茶香扑鼻而来,好不愜意,但谨记的是:客人最多只能享用三枚茶蛋,这又叫“烧茶”。
(7)满月茶
女儿出嫁满月时,娘婆两家互送鸡蛋,叫满月茶、回箩茶。
既往的岁月,娘家挑上稻箩送满月茶。一个箩里是煮熟染红的鸡蛋,一个箩里是一包茶叶和满箩爆米花(俗称冻米)。新媳妇与婆婆一道挑着这满月茶,挨家挨户送上三枚红鸡蛋,奉上一升冻米。有来有往,受礼的人家奉上三枚到七枚生鸡蛋以示答谢。这其间,新媳妇跟着婆婆认认邻里的门,熟悉了一下尊长,简单的几枚鸡蛋加上冻米也可以认为是见面礼,不言自明,我来了,我也是这块地方上一名成员,各位乡亲多予关照。
这些风俗早就改变了,现代人满月茶与嫁妆一起到婆家,也没有冻米了,代替的是茶瓶茶盏茶叶,也不用挨家挨户去上门,回箩的是红包等物了。正因为这样,邻里间的情感日渐稀疏淡薄。
(8)倒头蛋
灵板案头上放两枚鸡蛋,叫倒头蛋。
老人过世,灵板案头有三牲、插三根筷子的米饭、还有两枚剥壳鸡蛋,道士称其蛋为“迎子佑孙”之意,俗称倒头蛋。就因为这一点,人们平时吃鸡蛋忌讳吃两枚蛋。
(9)丢了三个蛋
过去家家养猪,上门理发的师傅也会割牯猪卵子,割牯猪卵子可没有工资,主人家会烧三个鸡蛋给师傅吃,有时把三个蛋装入工具盒带回家。
那个时代,见某某人新理了头发,就借此打趣他人说:又丢了三个鸡蛋一一即割了猪卵子。此刻一怒一笑诙谐幽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