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职妈妈以后,和父母一起住了很多年,偶尔会向往有朝一日可以有自己的小家,考虑到孩子小,和父母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光阴荏苒,转眼孩子马上就要到上幼儿园的年纪,和队友商量,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先适应。
为能让队友参与到孩子的教育里,我们结束周末夫妻模式,在队友工作的地方租了房子,开启新的阶段。
新生活伊始,需要收拾各种物件,并将它们放在适当的地方。
正好这两周的学习,不论是豆苗老师的思维导图课还是孙易新博士的课程,都提到了分类,兴起之下用思维导图梳理了一番。

我将所有物件按照功能区进行分类,即:休息区、学习区、活动区、餐饮区和卫浴区。
大类确定后,收拾起来就很方便了,休息区包括主卧和次卧;学习区是书房;活动区相较多些,有客厅、阳台以及玄关;餐饮区是厨房和餐厅;卫浴区则是主卫和次卫。
功能区和具体区域确定下来以后,所有物件在脑海里,便迅速的找的就对应位置。
经由思维导图,可以了一目了然的看到所有物件,虽然许多东西是自带的,但对于一个租客而言,房东能提供大部分,已经很感激。
从图里,还可以看出来,需要继续添置的物件。接下来可以慢慢收拾,慢慢添。
习惯使然,过去每次搬家看到有空置地方,就会胡乱塞东西,导致经常找不到,重复购买。
学了思维导图以后,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框架,不论是放置还是取物都会先在脑海中搜寻一番,如此每次都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物品。
以前常听人说,真正的学霸,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没有其他人多。现在想想还蛮有道理的,毕竟他们会的是方法。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高效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