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鞭炮声稀里哗啦的提示着,又是一年年节时。
幼时的年一定是最隆重的节日。
对于孩子来说,可以向父母讨要一年一度的年费,好去赶年集。儿时的伙伴们,步行去邻村赶年集,只为了把5角或一元的年费,在年集上花掉,从而买到那独特的童年欢乐!
或者换回糖葫芦,或者是一块年糕,再或者是软软甜甜的几块糖。就这些足以打发那时的小馋嘴们。尽管有时也会盯着更多的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也只是看看养养眼,仅此而已。
有时为了显得自己还有钱,就余下几角,再万般小心的护送回家,再找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藏起来。
过年的花衣服也是必须的。平时大多老大老二替换的穿。过年时,但凡还能吃上饭的家庭,都会为孩子们置办新衣服,为了让孩子们高兴,也为了让年味更有仪式感!
每年盼望过年,比盼着过六一还盼!
记忆中我家度过的那些年因为可以吃百家饭,吃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还可以穿的花枝招展,接受乡亲们的赞美。那句:“丫丫真美”!一定是最亲切的乡音!
过年异常的讲究哦,春节那天要早起,而且不可以说脏话,桌子上摆上平时几乎从来吃不到的饭菜酒肴,等待客人们享用,地上的卫生也也须等到第二天才可以收拾。
这一切的讲究都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和和美美,顺顺当当,财源广进,幸福常在!
初一早上,各大家族领着一个家族的老小,便互相拜年了!
拜年有秩序。需先从长辈和村里有威望的乡亲拜起!一大早远远见了,就互相打招呼。
或者说:“起的早啊”!
或者说:“过年好啊”!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满脸喜庆的互相问候,冬日的早晨多数是冷冷的,因为大家互相的问候,便感觉温暖了许多。
进辈分高的家门,要行跪地扣头大礼!
进门跪地然后高呼:“某某爷爷、奶奶、姑姑、大娘……给您磕头拜年了”!
这个时候长辈们会笑脸相迎,让进屋糖果花生点心瓜子烟等,随手伺候着。好像一年的辛劳只为迎接小辈亲人们的这一刻!
初一的整个上午或者一天,都是来来往往的乡邻互相拜年!孩子们则互相嬉戏着,捡拾地上的鞭炮……天下和谐太平一定是这样的景象!
那一定是一年里最快乐的节日!和最难忘的记忆!
盼着盼着年节就不那么盼了。
因为一年一年,我们渐渐长大了,日子一天天的好了。新衣服不再成为春节的专利,好吃的也慢慢的增多。春节联欢晚会也越来越觉得没有那么吸引人了,尽管导演们挖空心思,想让晚会这道菜更加有味道,许是观众们的口味变了,或者是媒介太多了,总之是日子越来越平常了……
再或者是,乡亲们的拜年中,夹杂了许多东西。不再像过去的那么单纯,那么真诚!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儿时的春节的……
为了增加仪式感,哥哥早在小学时,就提议我和他单独给爹娘拜年!
初一早早起来,我们为父母搬好板凳,让父母坐好,我们便开始正式为父母拜年!
先说一套刚刚兄妹俩排练过的拜年词,往往是哥导演的,发挥时却没有我发挥的好。爹娘会圆场表现都非常好!
这时爹娘的笑一定是最幸福的!
然后我们行扣头礼,再讨要压岁钱,机灵的哥哥经常会要求爹娘再给升升,意思是再多给些红包,爹娘也会再笑吟吟的再给些。
这个习惯保持到今。其实我很支持这个也许很多家庭都没有的习惯,这表达了我们对父母深深的依恋,深深的敬爱之情!也彰显了父母对孩子们的疼爱欢喜之心!
又到年节了,父母年事已高,最大的愿望便是一家人团圆,欢天喜地热热闹闹,享受天伦之乐!
我有意策划一场我们大家庭的春晚,让大人孩子同台献艺,既娱乐了大人,又锻炼了孩子,也算是送给父母们的特殊礼物,不知道家人们是否愿意配合,临时的筹划和搭建演出也完全可以,我想这种仪式感,也许会让年味更特别,更有味道……
一年又一年的期待,便是亲情永恒!温暖依旧……在家的港湾里,你永远都是幸福的!快乐的!
春节,你准备好了吗?
愿天下家人幸福和谐!永远快乐一家亲!
喜欢的,点个赞赞同下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