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直播,受不了磨叽+广告,这十分符合“浮躁”这个时代特征。
虽然浮躁,但积极、向上、正能量,却永远是思想的主流。
巴黎奥运正在进行中,昨天2倍速看了《与辉同行~运动健儿说~郎平访谈》的回放。感受到世界级优秀人物不一样的胸怀、眼界与格局。特此梳理,以便时常膜拜。
郎平,1960年出生,今年已经64岁。
访谈持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在这一个半小时里,这位老人家一直激情洋溢,侃侃而谈,述说着自己辉煌的过去。
她讲述儿时与排球的缘起,
一、好奇(物质匮乏的年代,球,在小孩子眼里就是一个好玩儿的玩具),
二、具象的榜样(12岁时爸爸带她去看了一场真正的排球比赛,领略了比赛的魅力,梦想的种子开始发芽)
三、自由没有束缚的童年(不内卷的时代,没有作业霸占课余时间,没有分数的紧箍咒戴在头上,也没有老师和家长念诵咒语,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这三点,是不是可以为现代的家长和老师提个醒?
下面,我略去她作为女排队员的那段时光,只记录她退役以后的经历。
她先是找了一个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国外大学读书,目的就是丢掉名人光环,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她像其他普通留学生一样,边上学,边打工,为一日三餐和水电煤气精打细算。我很难想象,一个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人,为了生活能够进行下去,竟然吃同一个味道的三明治,连续吃了一年,只因为那个味道最便宜。
普通人面临那样的情况,能撑下去吗?根本不可能。昨天吃过的饭菜,今天再在餐桌上见到,就已经一口都不想吃了。
而她在讲述这一段经历的时候,风轻云淡,“这也是一种历练”。
是啊,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后来,她经历了在意大利执教、在美国执教、在中国执教。
我感受最深的是她讲述在意大利执教的那段经历,把全世界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组成一个队,而且其中包含了许多明星球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有超强的自我优越感,不会对教练唯唯诺诺。
如何带好这样一个球队,是个难题!她把这个难题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最终做出了傲人的成绩。
执教这样一个球队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足够的了解,从他们文化背景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所说所做。说教行不通,就用技术和智慧,将不同的人融合在一起,用不批评、不指责的方式让每位球员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听从教练的安排。
她非常自豪的讲述了自己的执教心得,面对球员的不认可,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用智慧和耐心,一边等待,一边一点一点,润物细无声的将自己的执教理念,渗透进和球员的每一次接触中,充分激发她们的潜能,直到球队赢来了从未有过的胜利,球员看到自己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从而对她产生完全的信任。
扛住这样一种挑战,拥有这样一段经历,使她在以后的岁月一马平川。
直到许多年以后,她所带过的球员退役了,为人父母了,仍旧忘不了她这个曾经的教练,和她常常保持联系。
成就他人,最终成就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