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皮帽子与溜冰车(一)
铁人戴的狗皮帽子
四九第一天,气温也是降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点。早上出门时全副武装,寒风扑面而来,脸颊依然感觉像被烫了似的刺痛。赶紧拿手搓搓脸,打量着路人,个个都是行色匆匆。迎面走来一个老人,他穿着一件羽绒服,头上却戴着一顶狗皮帽子,不禁让人莞尔,这让我想起了那段少年的时光。
上个世纪80年代,东北正处于一个气候寒冷的时期。冬天上学对一个农村小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个考验。那时没有羽绒服雪地靴绒手套,都是穿家做的棉袄棉裤大棉鞋,头上戴着狗皮帽子,手上戴着棉手闷子。更没有车接车送,家里孩子都多,都是呼朋引伴,结伴而行。早上到学校时,眉毛睫毛上挂满了白霜,哈气在帽子上也结了冰溜子。教室里有个站炉子,值日的同学们要早到校去生火。拿桦树皮点着木柴,再把煤块引燃,顺利的话同学们到校时炉火正旺,大家可以烤烤火。要是不顺利,满屋子的浓烟,同学们就只好在外面多挨一会儿冻了。为此,有的同学求助哥哥姐姐帮忙,却很少看到家长。
狗皮帽子暖和抗风,但缺点是沉重,出汗打湿后一股腥味。还有一种栽麻帽子,比较轻便好看,却不如狗皮帽子暖和。当时最羡慕戴羊剪绒帽子的人,修剪的整整齐齐,毛茸茸的,惹人想摸一摸,看上去都觉得暖乎。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高大上”啊。可是价格太贵了,对大多数低收入的家庭来说,基本上是不会舍得给小孩子买一顶的。等到长大以后,冬天好像不那么冷了,人们的衣饰习惯也发生变化,基本看不到戴棉帽子皮帽子的人了。因此,看到老人戴的那个狗皮帽子,觉得非常的亲切,还有一点点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