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没有英雄神话的世界里,唯一能够拥有的进步就是我们虽然生活在其中,但却容易忽视的进步。”这是史蒂芬•平克《当下的启蒙》中的一句话。
平克坚定地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他在《当下的启蒙》这本书中,从寿命、健康、财富、知识等多个方面,用数据来说明,当下的我们,与一百年前、五十年前乃至十年前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似乎感觉到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糟糕,特别是打开手机的时候。
平克用“认知偏差”来解释这种现象:人们的认知会受到新闻的影响,而学者们研究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在面对相同的一组事件时,新闻传播者更热衷于其中的负面事件,而非正面的消息。我是接受平克的这种解释的。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在澳门坐出租车,我问司机,澳门的治安是不是很差,因为我常看到一些抢劫和凶杀的报道。司机笑着说:“安全得很哪!只是因为澳门这么小,有一件什么坏事马上就被报道了。”
以前的新闻传播者主要是报纸、电视等机构,而现在更多的是自媒体,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知识分子的自媒体。自然,自媒体对坏消息有着同样偏好。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获取流量的目的之外,平克这样解释这种偏好:“知识分子也知道,通过指出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其上升为病态社会的一种普遍症状,可以让自己产生庄重的使命感。……知识分子的悲观主义也可以是高人一等的表现。”平克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刻薄,比如中国传统中士大夫多有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为己任”是被公认为高尚品质的,然而,这还是值得自媒体作者反求诸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免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确认人类社会总的趋势是进步的,那么,当下比起过去,诚然是更好的,但与更进步的未来相比,则显然还是糟糕的!那么揭示当下的糟糕,确实是一个庄重的使命——为了改善糟糕的的当下,让未来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