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马商书房
印子钱:还不上高利贷后果多严重?

印子钱:还不上高利贷后果多严重?

作者: 老马商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13:44 被阅读0次

    我们已经知道,高利贷是通过改变穷人非理性的消费习惯,以及通过人情法则了解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从而控制贷款端的风险。但所有这些手段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贷款人最后就是还不上钱,该怎么办?

    之前讲了,《北通县第一区平民借贷状况之研究》的作者吴志铎,对通县的11家放高利贷的机构做了一个系统的调查。书里记载了这11家放贷机构在收款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手段的一些片段。“用武力手段收款”在高利贷行业有一个行话,叫“武交涉”。

    按书里的记载,“武交涉”无非就是扣押财产而已。比如对付拉黄包车的或者摆摊叫卖的小商小贩,会扣押号衣(制服)、坐垫,或者拿走他们的扁担,借此影响他们的生意;如果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那就把吃饭的锅拿走。所以,所谓的“武交涉”,本质上来说就是拿走关键物件,去影响借贷人的生活,逼着他还钱。

     “武交涉”时,放贷机构都派什么人去呢?是不是地痞流氓无赖?

    吴志铎在书里记载了一个细节,这11家放高利贷的机构,每家都有一名专门负责催债的催收人员,加起来就是11个人员。这11个人里,有五个是妇女,有六个是40到60岁的中老年男性。这人员结构,一看就不像能打架的。但这些人也有特点,都比较刁蛮、泼辣,事儿事儿的那种人,就像胳膊上带着红箍的居委会大妈,大家可以自己脑补一下画面。

    所以,无论从“武交涉”的手段上还是执行“武交涉”的人员上,其实也没什么暴力的。用的还是不近人情、给面子造成压力这一类的方法,和黑社会“打砸抢”的暴力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即便在我们看来已经比较温柔的“武交涉”,用的依然是非常少。为什么?

      1

    当时,高利贷这个行业在正常的社会道德体系里是特别低下、提不上台面的一种行当。社会上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屑于跟放贷的人交往。即便有人靠放高利贷发家了,混迹到上流的圈子里,别人也是指指点点,骨子里瞧不起他。更重要的是,不论是清朝还是民国,放高利贷属于官府禁止或者限制的业务之一。

    所以,从社会舆论到官方的态度,放高利贷基本是举步维艰的。虽说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即便人家真的不还钱了,他们也不敢太嚣张,不可能大张旗鼓地跑人家里去扣人家财产。一般来说,不管是号衣、扁担,还是锅碗瓢盆的,都是能偷着拿走就偷着拿走,不能就算了。

    2

    另外,“武交涉”也是有成本的,一个人不还钱,去找他跟他理论,跑到他家里去扣押财物,他不给还要跟他争执。这样一次两次行,天天这样谁受得了,光生气就把自个儿的身子给气毁了。跟对方吵架、生气、抢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易成本。

    3

    一旦涉及到“武交涉”,基本就到了撕破脸的份儿,肯定是放高利贷的吃亏。因为催债的人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本来就是以刁蛮、凶悍著称,基本属于坏了名声的人。再跑到别人家里动粗、抢东西,这事传出去之后一定影响放高利贷机构的市场声誉,其他想贷款人都不愿来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市场制衡。

    4

    虽然都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对一个特别穷的人逼得太紧,这事儿总是触犯社会底线,干多了不仅理亏,还有可能引起穷人的记恨甚至报复。

    吴志铎在书里就记载这么一个案例。

    在北京通县,以前有个叫东关的地方,有一个姓李的专门给运粮食的工人放高利贷。后来,这些工人还不上钱了,这个姓李的就每天去催,逼得特别紧。有一天,这几个工人在河边走,正好迎面就碰到了这个姓李的,大伙儿一生气,把他给绑了扔河里去了。幸亏当时河上有一艘船把他给救了,这才免了一死。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姓李的非常生气,但是不敢报官。因为官府肯定不支持高利贷,告也没用。他只好忍气吞声,改行了。所以,放高利贷在那个年代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势。

    放高利贷的人难道就这么怂吗?那时高利贷是怎么把坏账率做到只有5%的?

    除了“武交涉”之外,还有一个“文交涉”,简单来说就是动口不动手。前面说了,民国高利贷的形式主要是印子钱,要借钱的人每天还款。“文交涉”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催人还钱,他们特别擅长揣摩人的心理。

    传统社会是人情社会,最看重的是面子。这事儿就简单了。我把钱借给你,我是帮了你一把。你不还我钱一定理亏,心理上一定有过意不去的地方。我就拿这个做文章,把这种心理放大,用它来压迫你去还钱。这里还有很多技巧。

    比如我去跟你交涉、要钱的时候,一定专门挑人多的地方,像茶馆、饭馆……正常人都有羞愧之心,在众目睽睽的压力之下你可能就马上还钱了。当然,这时候说话讲究节奏、分寸,逼你还钱又不能撕破脸。如果真把你的面子毁的太厉害了,你可能就无所顾忌了,我再想要钱就难了。所以,要帐的人都掌握了一个技巧,就是把话说到快要决裂的时候再拉回来,就给对方顺坡下驴机会。

    而且,要债的人通常不会追到人家家里去要钱。因为要在人家老婆孩子面前给男人留足余地,其实也是为了别撕破脸的。

    书里记载的这11家放高利贷的机构里,有5个催收员是女的。为什么这么多女的做这个呢?

    这些催债人通常有一套自己的话术,基本上是先好好,然后冷嘲热讽,然后恶语相加,然后故意吵架,还不行就没事找事给你添乱,是逐步升级的一个过程。如果讨债的是一男的,升级到激进的阶段时就比较容易引起冲,可能打起来。

    如果来要债的是个女的,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在传统社会,大家的人情法则里面还是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一个男人被女人羞辱比被男人羞辱更难让人接受,也觉得更丢人。这会让他心理压力更大。另外,那时候讲究好男不跟女斗,再怎么急眼也不能跟女人动手,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受不了了就干脆还钱了事。

    如果以上说的所有方法都用上了,都不管用,要么自认倒霉,要么用更积极的办法补救——续借,这笔还不上,那我再贷笔钱给你,等你有钱了一块儿还。

    吴志铎调查发现,60%的出现还不了钱的状况,用续借是可以解决掉的。可以续借的人,整体来说都是信用状况还不错的,他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时没有办法还钱。

    再借一笔钱帮着度过现金流断裂的危机,其实展示了一种姿态,表明我们没有逼你,而是扶你一把。借款人拿到续借后肯定是感恩戴德,所以非常有动力去还钱。这点其实用的还是人情关系的法则,约束对方去还钱。

    续借运用的好,会是非常良性的互动,能拓展未来的业务发展空间。因为借款人如果需要钱会再来借,甚至会推荐给亲朋好友。这是业务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到这里基本上就把旧社会放高利贷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完讲清楚了。

    之所以会讲民国时候的一个调查报告,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商业世界的新视角。如果你轻易地用道德的尺标去看商业世界的东西,是看不到它有生命力的地方的。成年人应该尽量不谈对错,多谈利弊。

    另外旧社会的高利贷能这么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思考问题是很有深度的。比较高利贷和银行思考风险这件事的逻辑,就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银行规避风险采用的是抵押财产,属于事后补救的逻辑;而高利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事前防范,是更有远见的一种措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子钱:还不上高利贷后果多严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my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