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又背会了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
因为儿子要升初二了,刚放假,他就把新书借回来了,而我,也正好趁着假期给自己再补补初中的课。
翻开书,竟有一种陌生感,教材变化太大了。记得上次打开初中语文课本,还是女儿上初二的时候,一晃七八年过去了,这七八年只关注小学教材,初中的知识,也忘的差不多了。
因为最近一直在背诵,心想先从熟悉一点的课文开始吧,于是就选了《背影》一课。
这篇课文我们上初中时就有,当时老师也是要求我们熟背的,但毕竟二三十年了,现在只记得大概,要背,还得从头到尾一点一点开始。
现在记性确实不如以前了,一两句话,需要重复来重复去,反复读才能记住,可是,刚背完后面的,前面背过的又卡壳了。儿子还在一边笑我:“妈,你这可不中啊!”他越笑,我越给自己打气:一定要背会,不能让这小子小看我,何况,我还得给他做榜样呢,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我对儿子说:“哪怕我一天背三五句话,我也一定要坚持到底,信不信这个学期我能把你们这本书里要求背诵的全部背完?”
女儿在一旁逗的哈哈笑:“瞧这母子,杠上了。我相信咱妈,一定能背会!”
我不是在给他们开玩笑,这回背书,确实是认真的,一是向自己挑战,二来,我觉得一个老师,只有胸中笔墨多了,站在讲台上才有底气。
我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因为住校,每天早上,学生没来之前,我就在自己的住室里面读书了,等他们陆陆续续到学校,我已经背会一篇课文了。那时的我,对课文了如指掌,哪怕有学生让我把课文背一遍,我也毫不胆怯,可是现在,上课却没有了那份底气,有时想,万一有学生要考考老师,让我也来一段,我该怎么办?我真能像他们背的那么流利吗?
唉,我是什么时候从备课中把背书这一环节给省掉了呢?
思来想去,也就是这几年,因为记忆力衰退,因为各种杂事分心,更因为自己的惰性,而忽略了背诵。
这段时间,通过背课文,感觉确实不一样,对课文内容更熟悉了,对作者也更能感同身受。
像《背影》这一课,上学时的背诵,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可能那时也感动过,但毕竟年龄小,经历少,一定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的感情。
今日再次背诵,才慢慢理解了《背影》,读懂了父子之间的爱。特别是背到后面,父亲写的那封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自己也几度哽咽,我想,任何一个子女,听到父母对自己说“大去之期不远矣”,都会伤痛感怀,情不能已。
父爱如山如海,山无言,海无声,我们中国大多数父亲都是像背影中的父亲那样,不会用言语来表达对子女的爱,只会将这些爱融入到为子女买一兜橘子,一袋吃食,还有那一次次目送,一条条皱纹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里展现的这些,只有一遍遍去读、去背、去悟,才能真正体会到。背诵的越熟练,感悟的才会越深。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就是从背课文、背教案开始,严谨治学,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只有把书烂读于心,才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游刃自如,而这是任何教育技巧和策略都不可以替代的。
也正如此,我才把背课文作为自己往后的一个目标。愿我永远不懈怠,时时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做好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