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治理背景下丁家庭、社区、学校合作”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的一些感悟
——武义县武阳中学 李静学
前言
2019年10月12日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对于乡村班主任们而言,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我们相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了第三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并用心记录和思考着属于我们乡村班主任们的工作点滴,分享着工作过程中的成长与快乐,并继续撒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果实。
一、“新”主题的学习
在《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的基础之上,本届乡村班主任发展论坛从四个主题出发,分别为“社区治理与资源开发”、“乡村隔代教育与研学旅行”、“乡村教师发展与家校合作”、“乡村学生发展与家校合作”。细看这些研究主题,貌似和以往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仔细聆听完这一天超多干货的汇报之后,大家又能明确地体悟到许多细微的差别。例如,我们的研究逐步地从单一研究主体向多样研究主体过渡、从大同小异的活动类型逐步向富有地域特色的活动类型转变、从小范围教育成果的收获到大范围教育成果的辐射......这一切都和处于一线的乡村班主任们的努力以及专家和教授们的引领和帮助密不可分。
二、“新”方式的探究
我在聆听完所有与会专家们和班主任们的发言之后,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研究合作方式的探究,即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方式的研究,在总结前两届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的成果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共同体不断地扩大,社区和社会的不断支持与参与,使得研究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地完善,例如全国不同地区“农民丰收节”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家校社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全方位参与,使得在场的每一位乡村班主任了解到了最为前沿的教育资讯,每个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民丰收节活动所呈现出来的教育效果也让大家眼前一亮,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不断。
三、“新”思路的拓展
今天在活动现场,我聆听了18位专家、学者以及处于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们的汇报。时间仿佛仍然停留在论坛现场,大脑所接收的信息密集地存储在身体中,每个鲜活的案例仿佛仍历历在目,在脑海中久久徘徊。其中,让我触动最大的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元硕士的发言。她围绕着“高中班主任的角色认知与困境突破”这一主题,阐述了大部分高中班主任老师们“有心无力”的工作状态。身为”影子校长“的她在短短的两个月“任期”中用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式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例如在一次偶然的代班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王硕士从学生们的反馈以及许多一线班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了他们对于班主任角色的认知,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从”有心无力“的角色现状到”冲突重生“的角色认知,再到”多维提升“的困境突破,让我看到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可能性,也完善了自己对于班主任角色的认知。
四、心的触动
在自由发言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们积极报名参与,其中有一位资深班主任老师的肺腑之言,使我生起犹然的敬佩之情,她便是我们所熟悉的班主任——费玲妹老师。她在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点滴过程中提到了四点感悟,也是我十分认同的:班主任需要有一种情怀、有成长型的团队、有智慧型的导师和自我成长的动力。她说”撬动乡村班主任的自信,成为一一颗很好的种子,去发扬光大!”短短的几句话,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扎根在我的心间,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班主任,是一个简单幸福却又责任重大的使命,就像费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和身边的伙伴们一起,“抱团取暖”,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不断前行,不断成长,给我们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
57、第三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的一些感悟2019-10-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