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双人舞,这题目是我借来的,原创是中国NLP之父李中莹,但用双人舞来比喻夫妻关系,他也不是第一人。海灵格就曾在书中这样描述:
在跳舞时,如果舞伴之间技巧相当、风格相近、配合默契,而且一人带领、 一人跟随时,那是最美的享受。经常跳舞的人一般都会认同:如果彼此的技巧发 挥正常,男人自然而然地带领、女人自然而然地跟随时,他们的感觉最为美妙。
美妙的享受,美好的画面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要素:技巧相当、风格相近、配合默契、一人带领、 一人跟随。
先来说说技巧相当、风格相近。
学舞之初,师从何人,风格怎样,不可能人人相同。这就像相遇的男女因文化背景、家庭习惯、沟通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良知,也就是在这段关系中会有不同的模式。
跳舞的人发现舞伴跟自己不同,无法感受到翩翩起舞的乐趣,他就可以换下一个舞伴,一直找到那个与自己最契合的,就不再撒手。然而夫妻俩人却不可以这么轻松地一直换人,他们能换的只能是相处的方式。
这个走向契合的过程很难很难。要想达到新的契合,最先要承受违背自己原有的系统模式所带来的不安感,以及接受对方差异的痛苦感,跨越了这两座心理大山后,就要试着接受和认同对方的系统模式,评估自己从原生家庭带来的旧有模式哪些可以促进伴侣关系的发展,并相互交换,创造属于他们这个不同于各自原生家庭的新系统的相处模式,最后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磨练精进。
再说说配合默契。你进一步,我退一步退;你左横移,我右横移,旋转起伏,这是舞者间的默契。而夫妻间的默契则是平衡,当然,这可不是什么权谋之术。海灵格这样说:
伴侣之间非常融洽,是指他们相同程度地付出,相同程度地接受,相同程度 地需要对方和满足对方,对对方的作用和价值表示认同和尊敬。他们之间是平等 的,不是绝对相同的。这样,他们才能演变出协调的伴侣关系。
相同的程度才是平等,它不是相同,也不是绝对的公平。更不是我们以为的“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的简单分工。那到底如何判断夫妻间的平等?
彼此之间平等的惟 一标准,就是双方平衡和满足的感觉。抛弃绝对公平的概念,享受着内心感觉的平衡,并用它自然的分配工作、承担责任。
分析一下海灵格的这段话的主干,我们就会明白所谓平等,其实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平衡,就是满足,而且必须是夫妻双方都能享受到的。你的付出,满足了我的需要,我欣然接受;我知道你的需要,我全心付出,你开心接受。我们彼此尊敬,彼此认同。这种平衡来自内心,它并不能量化。它只取决于你的所为能否让对方真正享受到内心的平衡,与你做的多少没有关系。
有的人活儿做了一箩筐,仍不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就觉得对方不知感恩,甚至心生怨恨,在失衡的关系中日日纠缠。其实如果能稍微想一想对方的需要,删减点不能满足对方需要的事情,说不准在少挨累的同时,还能修复一段处于危机的关系。
面对失衡的关系,有的人试图用更多的爱去弥补,往往也是伤痕累累也无法成功。爱有错吗?爱不是可以弥补一切吗?爱当然没错,但你弄错了它的本质与性能。爱只是一颗种子,夫妻关系系统是土壤,种子怎么去改变土壤?反而是如果土质不良,土壤环境不好,你种再多的种子也可能是颗粒无归。如果种子无法发芽,你去检视一下土壤环境,做一下改善,有了合适的条件,种子自然会发芽。而前面所说的夫妻间的平等就是可以改变土壤的法宝。
平等的关系可以维持系统平衡,平衡的系统可以让爱的种子发芽成长,爱的流动又可以让关系更加平等,如此往复,夫妻关系系统自然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发展。
最后说一下带领和跟随。男人带,女人跟,这似乎是双人舞的约定俗成。夫妻关系系统中呢?一定也是这样吗?
在家庭排列治疗中我们不止一次地 看到,家庭的重心转移到男人的影响下时,家庭中所有成员都会觉得比较轻松, 孩子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敢于出去经历风浪;伴侣之间会爱火更炽,重温旧梦。
嗯,海灵格似乎也是这样认为呢!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海灵格还说:
时间、重要性以及功能等因素相互影响,一起决定在亲密关系中哪一方带 领、哪一方跟随。
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家庭系统排列治疗是发现独特性、决定哪个带领哪个跟从的有效工具之一。
是的,你没看错!谁是跟随者,谁是带领者,是有标准的,是变化的,不同的家庭各不同,相同的家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带领者要为家人的幸福着想,发自内心的关怀家人,有为家人服务的意识,跟随者自然会心甘情愿的跟从。
所以, 男人并不总是带领者,女人也并不总是跟从者,就像双人舞中也会有角色的互换。带与跟的分配要能推动夫妻关系系统的良性发展,这才是默契。
再优秀的舞者,独舞总是显得孤单,还是拉紧TA的手,跳一曲华尔兹吧,和着优美的旋律,踏着起伏的舞步,那一定是世界上最让人陶醉的舞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