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流?
心流即一个人完成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简而言之,心流就是喜悦的体验。这里所说的喜悦跟快乐是有区别的。
快乐,是由外界刺激所获得的一种体验,快乐的程度会随着外界刺激的减弱而减弱,正如你刚中奖的时候很快乐,但随着一天、两天的过去,中奖这一刺激因素在减弱,快乐的感觉也会慢慢减弱。如果紧接着让你再中奖,再一次获得刺激因素,快乐感又会再次出现。但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多,要产生快乐感的刺激阈值也会越来越高。正如刚开始中10元的奖金会产生快乐感,但当你中了两三次以后,10元的奖金已不能让你产生快乐感,产生快乐感的中奖阈值由10元升到100元,甚至更高的阈值。所以为什么赌博的人会一直沉迷在当中,并越赌越大,正是这原因。
喜悦,是内心平静、有序的一种体验,不随外界刺激的增减而增减。是个人通过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分析后,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合理解析,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理体验。所以要获得心流,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让无序的意识变得有序,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
二、如何控制意识?
要学会控制意识,先要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即通过视、听、触、闻等感官获得资讯,并对这些资讯进行总结、归纳、传授,数学、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就是属于这个范畴。另一个层面是智慧层面,需通过自我体验、实践,并从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心智的成长,心理学、哲学等社会科学就是属于这个范畴。这两个层面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转化,互相影响。例如孩童的时候通过感官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并学会通过外在的形状、颜色、气味去辨别各种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具备了善、恶、好、坏的辨别能力,开始获得心智的成长。而心智的成长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他(她)对感知事物的理解。当他(她)对感知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后,又会促使心智的进一步成长。两个层面的认知不断循环交错,最终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呈阶梯状不断上升。
要学会控制意识,就需要从这两个层面去提升个人的能力,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学长成长的能力、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回归内在自我的能力等。
三、怎样才能产生心流?
学会控制意识就能产生心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心流的产生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目标明确
人生没有前进目标,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因此心流产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受到挫折后便采取逃避的方式,不敢再有任何的期望和需求,因此也失去了产生心流的机会。其实人不是不能有需求,重要的是需求要合理,即目标与自身的能力要匹配。如果目标超越了自身的能力,那便是一种贪念,无法产生心流。但目标低于自身的能力,则缺乏了挑战性,同样也无法产生心流。
2.目标的实现是源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对于外界事物,我们能把控、改变的范围是很小的,唯一能把控、改变的是自我。如果目标的实现需依靠外在的力量来实现,那便会超出我们把控的范围。正如希望中大奖,这并不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自然也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心流就难以产生。因此想获得心流,就必须回归自我,从自我成长、自我认可的角度去设定目标。
3.目标是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专注于该目标
这一点在小时候学钢琴就深有体会。学钢琴是一件很辛苦、很枯燥的事情。你每天必须练习,否则你昨天刚练好的过两天就不记得了,而且随着难度越大练习的间隔时间越短。每天练习都必须反复地弹奏那一小段,直到能够连贯的演奏下来你才能开始下一段的练习。所以如果不是出于对钢琴的爱好,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但甚少家长明白到这一点,总觉得学钢琴好,就通过各种强压手段逼小孩去学,在这种状态下小孩自然无法从学习中产生心流。所以现在有朋友问我学钢琴好不好,我都会说学钢琴是好,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小孩,重要的是让他(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规则分明的行动体系
心流的产生在于把无序的事物变得有序。既然有序,那就必须有一套可遵循的思考规则,去引导我们的行动变得有规律。正如在医疗服务中,如果各种流程指引清楚,客户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熟知每一个流程步骤,清晰知道目前处于哪个环节、哪个地方,下一步该去哪里、该做什么、要用多长时间,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就更容易产生心流。
5.得到及时的反馈
心流产生的最后一个条件就是要获得及时的反馈。例如在我们提供志愿服务后,得到被帮助人的感谢、社会的认可,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心流便产生。当然,反馈不一定来自于外界,也可以来自于自我成长的认可,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获得自我满足感。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书中从个人独处、群体相处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独处和群体相处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不等于要孤独一辈子。需要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耐得住寂寞,需要与人分享交流的时候懂得融合相处,心流便会产生。
独处的时候,要学会在感官的认知层面和思考的认知层面找到那个你愿意为之努力的闪光点,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相应的技巧,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获得自我满足感。例如通过提高摄影技术,从而获得视觉方面的满足感;通过提高音乐的欣赏技术,从而获得听觉方面的满足感;通过改变自身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等。
群体相处主要包括与朋友相处、与同事相处、与家人相处(父母、配偶、儿女)。在群体相处中,要学会把个人的目标整合到团体的整体目标,并且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每个人的目标自然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整合目标的时候个人有所取舍,使整体目标能顾及每个成员的需求。而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分配给那些你认为重要的的人和事,并在他们之间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而在实践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效的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彼此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努力也得不到对方的反馈,只会导致误会越来越深,直到关系因而破裂为止。因此融合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都是建立在彼此有效的沟通基础上,使彼此的信息对等,并共同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五、人生的意义何在?
把人生每个阶段的目标整合起来,便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世上的意义。在我看来,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经历、存在挑战,因此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体验人生,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看完全书,给我最大的的感觉就是书中所阐述的理念与《易经》阐述的理念不谋而合,强调的是回归自我,找到自我的定位,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并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企图去改变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合一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