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作者: 妙不柯言 | 来源:发表于2024-02-09 23:13 被阅读0次

    国学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建立起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改造,生活中的诸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这是海内外所有华人富有自豪感的自我称谓。《国语·周语下》中记载:“鲧、禹与夏人之后,以及共工、四岳与各姜姓国,皆黄、炎之后也”,但黄帝、炎帝都是神话人物,无法直接考证。

    炎帝,华夏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原姓公孙,长期居住在姬水一代(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因此也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统一了中华民族,伟绩载入史册。

    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阪泉之战之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行成早期的华夏民族。

    后来的几位帝王一直到夏商周的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中国的很多姓氏都可以追溯到炎帝、黄帝,很多少数民族也称自己为炎帝、黄帝的子孙。比如,《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说明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

    在清朝末年,以炎黄二帝为祖先的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特别是黄帝被称为中国人的祖先,有学者以文献为据认为这个观点是在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从中国远古传说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晚清内政外交失利及汉人海外移民扩张的背景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

    炎帝和黄帝不仅开创了整个华夏民族,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创始者。上古所有重要的文明成功,传说都是二帝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的。

    相传,炎帝制造了“耒耜”,种植了五谷。这样,人们才能够首先满足自己的果腹要求。之后他开立了市廛,首先开辟了市场,人们就有了起码的物质交换,能够互通有无。他织麻为布,人民才有了能够御寒的衣物,他还制作了陶器,这样很多生活用品就方便了许多。不仅在这些生理和物质方面,炎帝还制作了五弦琴,教民众以音乐来自娱。他还制造了弓箭,这种武器在当时还是十分有威慑力的。同时,炎帝还很擅长本草中医。

    而黄帝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播种播百谷草木。为了方便人们能够行走更远的地方,黄帝还发明了草鞋。同时,黄帝在医疗方面还十分擅长针灸。其名下的书籍有《针灸甲乙经》《明堂针灸图》《黄帝内经》《黄帝针灸虾蟆忌》。据说,他还发明了指南车,制定了音律还有算数,同时,还创造了文字。更是建造了屋宇、制衣、殡葬等,为万民免去存亡之忧。这样,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开始极大丰富起来。

    然而由于中国文字等史料证据不足,史学家及人类学家未能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些知识是炎帝、黄帝或相关人物的作品。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强调“炎黄子孙”这个概念呢?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中国的民族和文化从史前时代起就已经形成为一种分层次的、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或日多元一体结构。中原的华夏文化处在花心的位置,而其他民族地区的文化,例如东夷文化、三苗文化、戎羌文化、北狄文化是围绕在华夏文化外围的第一层花瓣,像滇、氏羌、匈奴、东胡等则是围绕在华夏文化外围第二层乃至第三层的花瓣。这种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乃是一种超稳定结构,它保证了优秀文化遗产的积累和有效传递。

    中国文明之所以与世界上其他古文明不同,能够连绵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这种超稳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在我们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各民族大团结。各个朝代交替更迭的历史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不应当忘记在上古时期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炎黄祖先,正是他们用智慧创造了最初的人类文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sx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