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80%都是情绪的问题。
——听水小语
以下这类情况,是否在你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时常有人在朋友圈里“秀福利”“晒环境”“炫奖励”?
被拜托帮忙给自己或朋友参加的活动点赞,刷票?
以“没发展前途”,“不适合自己”,“怀才不遇”,“薪资低于预期”等原因频繁跳槽?
打听别人的情况然后跟自己比较,一旦别人不如自己,就会有点“小得意” “小安心”,甚至有点“小确幸”?
如果你有2个以上答案为“是”,那么请继续往下阅读。
1 “害怕平凡”是一种“毒药”
如今,各类媒体平台、社交平台大肆宣扬“这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个体”被放大,“U盘式生存”之道得到职场白领的广泛认同。
“某某某的职场干货”,“零基础N个月科学速成某某某”, “某某某(某领域大牛)教你将某某某快速变现”,“N个技巧教你秒学某某某”之类吸睛的文章标题,总能像一道闪电,劈开内心的愁云惨雾。
在“微商热”“网红热” “自媒体热”之后,那些一直抱持观望态度的职场白领,终于也按捺不住了。
许多80后、90后的职场白领认为,如果自己不学点东西,就会落后或者被淘汰。
据智联招聘对近3万名职场白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4.9%的职场白领都有焦虑情绪。
其中,因薪水低、为生计奔波挣扎的占29.9%,为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而迷茫的占27.9%,此两项原因占据8个焦虑原因的头两位。
而学习了新知识、技能的白领,又总会希望习得的知识、技能能够迅速“变现”。
66.5%的职场白领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得到更高的薪资。
职场白领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薪资应该在现有薪资的基础上提高3成左右,这样才能令自己满意。
错误套用“薪资待遇=个体价值”的换算式后,许多职场白领开始抱怨自己的能力、水平、抱负不被公司和上级领导认可,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
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态,直接导致职场白领跳槽频率的上升。
有数据显示,54%的职场白领不满3年就跳槽。
2018年年初,台湾人力银行的数据也表明,高达9成的职场白领有意在年后跳槽。
很多年轻白领甚至将跳槽视为晋升的捷径。
但真正能够顺利晋升的职场白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职场白领跳槽时,跳着跳着就变成了“跳崖”。
“恐惧平凡”的心态,终于酿成了一汪饮鸩止渴的“毒药”。
2 为什么我们总想摆脱“平凡”?
1982年,美国的“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
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在个人为达到某个结果而采取某种行为的过程中,个人对自己实施能力的估判。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评估体系的构建与调整,受到4方面影响:
直接经验:从自身实践中总结的直接经验;
替代经验:从他人行为中习得的间接经验;
言语劝说:来自他人的建议、劝告、解释、引导等;
其他因素:性格气质、自尊自信、自控意志、外界期望等。
由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新闻资讯、干货文章,不断向我们传递着一个“讯号”:案例就在我们身边,成功似乎唾手可得!
不知不觉,我们对自己的社会参照系就“升级”了,因为貌似这些成功,到!处!都!是!
但现实却让我们认知到,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竟然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
为了预防自我效能感下降,我们变得害怕自己选错方向、埋没天赋、错过机会、浪费光阴、害怕自己离某种成功越来越远……
本质上,我们只是害怕自己将过往的这些经历,归因为“我不好、我不行、我的错”。
于是, 为了对抗由自我效能感下降所引发的焦虑,我们总想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自己行动起来,以此摆脱“平凡”的标签。
不知不觉,我们就陷入了“平凡恐惧症”。
当然,有很多人是由于现实环境所迫,深感“自己被围困在无法掌控的人生”。
他们本意是试图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一个拥有掌声与喝彩的未来。
只是,零散地“播种”却未能为其带来预期的收获。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选择用长期的“平凡”,来换取某一刻的“非凡”。
3 平凡才是生活常态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苏东坡·《稼说》
“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夺冠之前,也是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一员。
此前他还曾做过电工、洗车工、服务员、销售、快递员,唯一的坚持就是长达十四年对诗词的热爱。
而这平凡的14个年头,只是众多同行们任劳任怨的缩影。
田中耕一,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43岁之前,他还是一名极其普通的职场白领,供职于日本本土一家仪器制造的会社,每日尽职尽责地从事质谱分析仪的开发工作。
他只有一纸日本东北大学的本科文凭,所修也并非化学专业,大学期间还曾因挂科留级。
若非对偶然错误的深入研究,他又怎能在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领域,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
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态,而那些令我们仰望的人,在到达非凡之前,必然经历漫长的平凡。
“听水心理”微信公众号有一句格言:“即使身居幽暗,勿忘慎独自勉”。这句话是以珍珠的蜕变启迪人生的发展。
一只能装1000滴水的杯子,只有到第1001滴时,水才能够从杯子中溢出。
可能有人要问了,如果我一直没有遇到那样的机会,难道我的一生就此平凡度过吗?
放心,一个人一生平均约有7个机会。需要思考的是,在每个机会与机会之间,我们打算如何度过。
4 用“放大镜”看“平凡”的世界
《生活大爆炸》第八季中,Leonard面对母校师生发表了一段演讲,非常鼓舞人心。
“或许你与目前的生活格格不入,
或许你还不曾拥有朋友,
那都没有关系。
当你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自己身上,
无论做任何事,
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有趣。
等有一天别人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
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当我们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与负担时,也许我们的脚步真的难以轻盈。
我们急需找到一条捷径,带我们脱离困境。
当我们的眼里,只剩下远离苦痛奔向美好这一目标,我们很难变得有趣。
我不敢妄言,我能够理解你当下正在承受的。
但至少,我们应该在“平凡”中看到希望。
建议你学会用“放大镜”来看待生活中的“平凡”:
1、极致。认真面对自己面临的每件事,尽力做到最好。
2、提取。从你认为处理得比较好的这件事中,提取并概括出一两个“核心能力”。
3、总结。每天对自己运用到的能力进行总结,找出自己擅长的方面,并看到进步。
4、提升。持续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反复在生活中运用,定期评估。
例如,新妈妈、新爸爸在照顾婴儿时,要用到观察力、学习力、信息搜集的能力,以及时间管理的能力等;
安排一次会议,要用到沟通能力、统筹能力、组织能力、书面整理能力,甚至进度管理的能力;
组织一次团建,要用到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统筹能力、人际能力、应变能力、信息搜集的能力等。
当然,也许比我更能提取并列举出其中的能力,那么请积极而客观地不断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放大”平凡小事中的优势能力,
刻意练习形成可迁移的“通识”,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
不畏惧别人口中 “平凡”的标签,
只因你知道,
你究竟在为了什么而奋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