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由——学生谈话
中午和同事去打饭的路上,听到一位五/六年级的同学和自己的朋友说:“严厉的教师教的成绩也会好”。和同事说,学生心里还是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够严厉一点,严格要求他们的,哪怕表面显得毫不在意,但心里是最在乎的。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带过的一个六年级,班级中最难管的几位男生说,三年级时候xx老师最负责,我那时候不读英语,那个老师把我堵到男厕所去。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班级最后一名的同学他也希望老师能对他严厉,他也想进步,在他走错的那一步,他希望有严厉的老师将他拉回。
在我的学业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担任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那时候李老师可以说是血气方刚,19岁左右,刚毕业。课上哪位同学走神、做小动作轻则点名警告,重则挨打,更严重的拳打脚踢也是有的。如果她只是对我们严格也就罢了,班上有她的亲弟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低,将她弟弟打的流鼻血。那个年代老师手中有戒尺,邻班的老师对班级管理较为松散,而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位严厉的李老师手中,只为自己的孩子不犯错误,犯了错误有人纠正,管教。放到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这位李老师的方法是有所失当的,体罚的方式不被提倡。但是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想让孩子学好。如今成人,在工作上,在学习上,也希望有人可以对我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可以事无巨细的指出我的错误,然后再也没有。可能是受自己小时候教育的影响,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位严厉的教师。
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孩子,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感动了无数家长。原文如下:
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关注你成长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有权利管教你。这本是教育的一部分,妈妈应对此支持。他期待你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
二、何为严厉的教师
我认为如今我们所说的“严厉”,并不是单纯的用教师的权威征服学生,并不是把眼光放在了班级中的小事上,我们现在所指的“严厉”,乃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那种“严厉”——知识严谨,他们对待自己的学生的学习高标准、高要求。他孩子们掌握学习内容当然也按逻辑思维来,做题有条不紊,他们靠才华赢得了孩子。他们会拥有严格定律和坚定力量,绝不会盲目地鼓励和宽容学生。他们最清楚该怎样去教育学生,会做到宽严相济、管教同步、奖惩分明;他们懂得要对教育常怀敬畏之心,他们的眼里“严厉”,是一种好的良性循环的严厉。
我们说对孩子要做到心中有爱,但是严厉又何尝不是爱的一种呢?教育,一定会有严格的成分,孩子需要一位严厉的老师。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有那些温柔的教师,在自己的润物细无声中也把孩子教好了。
三、玉不琢,不成器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老师或许就跟鹰一样,会有点凶,会很严厉,会严格要求孩子,甚至让孩子有点害怕。可老师的严厉,正是对孩子的期待。如果老师不严厉,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在意孩子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那么孩子只会越学越差。严厉的教师知道学生潜能无限,才会采取推一推、逼一逼、促一促等方法,不断提高要求,为的就是让学生变得更优秀。老师好比唐僧,学生就是那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恐怕早跑回花果山和猴子猴孙们逍遥自在了,又怎么会取得西经修成正果呢?
每一位家长都需要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能对孩子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的好老师。但是,好老师的前提是他是一位严师。这种“严”体现在对孩子习惯的要求上,对孩子学业的培养上,这种“严”可以是润物细如声的淳淳教导,也可以是不近人情的管理。尤其在当下,教师除了教书,还要铸造灵魂,塑造生命,在乎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这是一位严师所应做的。严厉的教师未必很完美,但在千方百计让学生成长成才上,一定是最上心的。
孩子,珍惜那个对你严格要求的老师,那是值得你炫耀的!
网友评论